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论文

时间:2021-08-31

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现象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教师教育作为教师培养和成长的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组织策略,将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进而完善教师从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到在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以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职业倦怠”一词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他采用“倦怠”来描绘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职业,其倦怠问题也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的职业倦怠以及在教师教育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教师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已有的许多研究都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以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在工作、人际交往以及生活适应等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为:(1)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工作满意度低,出现离职与旷职现象;(2)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对同事和学生的情感疏离及冷漠;(3)对个人的生活也会表现出种种不适,甚至会有疲劳、挫折、愤怒、紧张、焦虑、压抑、神经质、头疼、心跳加快、没有能力应付、失声、血压高、恐惧、胃病与经常性流泪出汗等不良生理反应。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产生消极影响。

  二、教师教育一体化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即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教育,旨在促进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中的专业发展。一体化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全程规划、总体设计。要适应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必须对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高的课程加以整合,使整个教师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既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又具有连续性。由此可以看出,要积极预防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从准教师即教师的职前培养开始着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从教师教育这一宏观组织层面出发,设置有效的组织策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教师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应对策略

  教师教育从阶段上划分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预防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有着重要作用。以下就分别从三个阶段探讨相应的组织应对策略。

  (一)完善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任务,即教师上岗前的首次专业性的培训任务,对教师未来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作为进行教师教育载体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很过高校已经在着手对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合理化教育类、心理类课程与学科知识类课程之间的比例,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从教师教育的角度出发,从课程设置入手,唤起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兴趣,传授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倦怠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1.开发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教师教育的职前阶段让学生了解教师教育的特点,促其尽早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的教师教育还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列入师范生必修课程当中,而事实上当教师从第一次正式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的进程。处在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可能所面对的阶段需要和主要任务不一样,处于某个特定阶段的教师也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有必要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设置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提高他们的职业自信心。职业规划是师范生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好入职准备,缩短职前与职后的差距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的必要前提。

  2.增设教育类、心理类课程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课程,另一方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必要的教学技能,这是保证教学能取得良好成果的必备条件。教师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之一,因此有必要提高准教师们的抗压能力。为此师范生除了必修普通心理学课程外,有必要将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也归入必修课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各类心理学选修课来丰富师范生的心理学知识,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咨询心理学等。同时,适量增加教学技能类课程的比重是也必要的。通过开设教育类选修课程如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现代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管理等课程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育类、心理类课程的增设一方面完善了师范生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了合理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师范生能够有效预防倦怠或是在职业倦怠产生时知道怎样寻求各方支持。另外,学校可组织专家开展关于压力应对策略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讲座或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学习如何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以达到预防职业倦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