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经验及启示论文(4)

时间:2021-08-31

  三、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若干启示

  (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继续鼓励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

  缺乏充足经费是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共同问题。这些国家的理想是,政府大幅度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提高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并向农村教育倾斜。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是否重视教育,不在于口号多么好听,关键看这个国家的政府是否一如既往地投入教育。事实上,对学校建设的投入,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长远来看则可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借鉴“有条件现金转移”的办法,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要从暗补变为明补,让贫困学生直接感到受益,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农村教育政府投入为主,不应排斥社会各界和家庭对学校的自愿资助。学校依法接受捐助,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不必视而不见。人民群众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教育,而未见得是省钱的教育。当然,学校必须妥善管理和合理使用各种来源的经费。

  (二)农村教育应发挥多种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借鉴亚太国家经验,除保持和发挥农村学校固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外,还应逐步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当地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社会文化知识传播中心、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精神文明的辐射中心。在农村,分散地建这设施、那场所不一定好,而整合建设和使用学校设施则可一举多得。学校的设施要尽量为农村开放,学生课余可返回活动,家长周末可进去打球,农民农闲可前往接受培训。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学校应在返乡农民丁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动辄课后清校,为人进出的门紧锁,已经不受欢迎。

  (三)因地制宜,制订切合的教育规划和政策措施

  亚太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一直在搞树下上课、非正规教育、社区简易办学。这些国家在交流经验时,对此津津乐道,说既节能又环保,国际机构也较为推崇。然而,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发达国家,则不去效仿。这说明,因陋就简,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多数亚太国家的与会者都表示继续扩大复式教学,属无奈之举。毕竟,有比无好,让学生接受复式教育比不受任何教育要强。各国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谋划本国的农村教育。生搬硬套,势必南辕北撤。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当然更多的是应实施正规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建立一些寄宿制学校,以控制辍学,减少复式教学,并避免让学生每天走得太远。虽然寄宿制也有弊端,但利大于弊。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中一些有益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加强学校管理,实施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构建和谐校园,项目推动工作,重视典型带动,逐步全面普及。这些措施在我国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过程中,可以参考借鉴。

  (四)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信息共享,增强了教育工作紧迫感,推动各国如期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教育目标。因而,国家间教育交流与合作需要继续进行。国际组织启动的“快车道计划”就是一个全面教育合作项目。只是,中国学者参加亚太地区教育会议,特别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行在一起时,少了新鲜,多了自豪。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国家讨论的问题是我们曾经遇到、现已解决的问题。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浮躁或自大的理由。中国仍然可以从其他国家农村教育中得到启迪。即使不能马上学到新经验,我们也可开阔眼界,丰富思维,坚定信心,少走弯路。亚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经验,特别是教师培养和培训计划、绩效工资制度很感兴趣。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也应该与世界共享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艰苦努力、光辉历程和经验教训,为亚太农村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经验及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1.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启示论文

2.德国环境立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3.古代制瓷经验对陶瓷经济管理的启示论文

4.探讨发展中国家环境权的论文

5.农村教育研究:意义、立场与方法之思论文

6.寻物启示的议论文

7.纸的启示议论文

8.花落启示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