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人生感悟的论文精选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生感悟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感悟的论文篇一:

  品读孟子感悟人生

 摘要:品孟子,读《孟子》,让我们学到了太多人生的哲理。关于人性的道德问题,他教导我们“养浩然之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他教导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关于人生奋斗成败问题,他教导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让我们懂得了成功的人生需要良好的道德和艰苦的奋斗。品读孟子,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人性道德;浩然之气;舍生取义;人生成败;拼搏奋进

  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灿烂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灿烂的千古文化。其中那些璀璨光辉的中华典籍更是让我们如沐春风。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化典籍使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骄傲。它们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照亮我们夜行的路,引导我们走向黎明。

  作为中华文化极具代表性之一的巨鼎之人,孟子,更是被尊为“亚圣”。从孟子的性格、心理、思维形态等来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品孟子,读《孟子》,让我们学到了太多人生的哲理。关于人性的道德问题,他教导我们“养浩然之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他教导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关于人生奋斗成败问题,他教导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让我们懂得了成功的人生需要良好的道德和艰苦的奋斗。品读孟子,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公孙丑曾问孟子他长于哪一方面,孟子说,他不仅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还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正是我们今天人性道德的一种。“孟子所说的气,是一种精神力量。孟子养气说经过后儒,特别是宋儒的发展,成为中国人自我修养的的重要理论。千余年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于自然与外敌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是整个中华民族杰出不朽的脊梁,他们这种浩然之气,努力为民族争光的行为对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鼓励我们养浩然之气,努力提高人性道德。与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相似的.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就是说,在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的时候,要始终贯彻自己的操守,不能因为富贵而销蚀,不能因为贫贱而改易,不能因为威武而屈服。要始终如一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孟子的这句至理名言,一向为中国人所引用,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有名的抗元英雄,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更是一位铮铮铁骨、宁死不屈的高尚之人。在元军入侵南宋时,他积极组织军队,终因兵力、财力寡不敌众,屡战屡败。妻子儿女都被元兵抓获,战士们大都惨烈牺牲,文天祥始终坚持战斗但最后一刻,却不幸最终被捕,面对当权者的诱惑,他始终不卑不亢,不屈不挠。最终让当权者失去耐心,对他施以酷刑。就是面对何种酷刑,他也始终不屈。“他的《正气歌》流传千古,此诗开宗明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正气,沛乎塞苍冥’。这种不屈的精神,至大至刚,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现在的社会中更需要这种不屈正气。拥有了这种威武不屈之气,就像大厦有了脊梁,才能成为社会的脊梁”在我们今天充满利益的世界里,金钱、权利、利益充斥其中。我们的人生不免失去了一些本该有的原则。品读孟子,让我们感悟到了圣人的义利观,对我们人性的道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让我们感悟到先哲的的崇高道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古以来,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就将义看的重于自己的生命。明代名士方孝孺因舍生取义而名垂史册。舍义取生,是小人与懦夫的行为;舍生取义,是勇者与君子的美德。千古多少文人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今天,在商品化的浪潮中,利益的诱惑无处不自在,我们更应该守住仁义的净土,发扬这种崇高的气节”推及孟子的“舍生取义”而联想到我们现代的义利观。好多人被金钱扭曲了灵魂。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为了金钱,他们舍弃了自己的人生观。丢失了义,而只为了所谓如浮云的名利,让自己的人性,让自己的道德,都变的低俗不堪。在品读孟子中,愿我们都能学习如何平衡好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把握好自己的人性道德,在商品化的时代潮流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

  品读孟子,对我们的人生成败,拼搏奋斗都有深刻的影响。“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后人的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得胜利的精神的弘扬。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考验。”在体验中才能感悟生命的美好。大到我们国家。所有的这一切,不都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举措吗?我们中国,要想立足于民族之林,必须要未雨绸缪。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有换的意识,让黄皮肤、黑眼睛的我们永远常在。小至我们个人,“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水准越来越高。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吃苦的精神吗?许多青年认为生活品质已经改善,不需要吃苦,应该好好享受安稳的生活。所以,有些人害怕辛苦,四处跳槽,结果连工作都没有了。他们不仅自己摇摇摆摆,也造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所以,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反思自己,感悟孟子,努力培养忧患意识,时刻准备着,为自己成功的人生描一幅绚丽的五彩画!另外,让我们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还有一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想必我们大家都懂,概括来说,就是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忍受磨难,拼搏奋进,这样才能锻炼性格,曾强能力,获得成功的人生。就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盖文王掬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说明要取得成功,必须忍受磨难。“因为要干出一番事业得人,他们往往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受到人们的嘲笑。难以得到世人的理解与支持,遇到重要阻力。如果他们不能坚持到底,忍受不了痛苦和挫折的磨难,那么,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有许多挫折与磨难,在我们遇到坎坷,觉得撑不下去时,就努力的想想孟子对我们的教导。忍受过了人生的磨难,我们才会迎来喜悦的春天。正如手指不经历血与痛的磨练,怎会弹出世间的绝唱。

  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浩然之气,威武不屈的正气,正确的义利观,努力学习孟子的那种忧患意识,接受磨难的精神,努力拼搏,努力奋进。在品读孟子中,让我们都能感悟人生,参透人生,活出一个灿烂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昌平,《孟子:人性的光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2]陈新慧,《读孟子悟圣贤智慧》,[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