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的自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饲料企业的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止一季度末,官渡区范围内共有25家饲料企业,其中3家为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1家)。据统计,目前已有24家饲料企业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截止9月末,贷余额累计达到86,145万元。

  从调查情况看,辖区饲料企业主要面向省内市场,以民营企业为主,除政府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外,均以自有资金为主,涉及政府银行资金少,基本是靠独立经营和发展。因云南省属于内陆地区,因此企业饲料产品以肉蓄料的生产和加工为主,涉及水产饲料较少。

二、存在的困难

  (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昆明市滇池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四退三还一护”即退塘、退耕、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林、还湿地和护水),过去滇池周边的厂房、单位、经营性建筑的逐步拆除,滇池流域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逐步实现转移。在此背景下,过支在流域较为集中的传统养殖户和饲料企业也在搬迁范围。因此,企业搬迁后需要重新建设厂房,重新改造升级生产设备造成成本加大。由于搬迁后一般厂址均设在郊县,因此造成原料运入和产品运出的双向运输成本加大,我区“昆明云山广卫饲料有限公司”由原滇池周边搬迁到嵩明后,以上问题显现比较突出,给企业日常经营造成成本增加较大。

  2.国家政策因素影响。国家对饲料企业的扶持政策是:国家税务局对做饲料的产业化企业有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一旦此类企业在地方要进行经营生产,就不能够为地方带来税收收入,因此对企业在当地建厂有一定的阻力。因此在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有一部分企业用地是通过租地的方式获得生产经营用地,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3.劳动力成本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非农就业岗位的创造速度的加速,农业转移为非农人口的生活成本、子女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住宿成本等成本的加大,国家对劳动者利益的立法保障等原因,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供大于求逐步转变为供过于求,由过去低成本逐步转向高成本,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招工难、招工贵会将会常态化和长期化存在,因此,在饲料行业也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情况。

  (二)受上下游企业影响较大

  1.上游企业原料价格波动大。饲料企业为原料加工工业,对主要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强,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制约作用很明显。若相关的种植业和初级加工业的技术和生产水平没有普遍提高,则本行业的发展也会相应的限制。生产饲料的很多原料,如大豆,玉米等,特别是大豆,现货价格由于受国内大豆进出口政策(免征,或暂缓免征增值税的原因)和国外供求信息的影响,导致大豆现货价格大起大落。近几年来大豆的价格变化涨幅很大,这样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2.下游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饲料加工企业产品系饲料产品,消费者主要为中国农民和专业养殖户,消费者对饲料加工企业产品的购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农业政策、价格政策、气候、自然条件变化,消费市场的变化等等,需求弹性较大且不易把握。下游企业一般为养殖企业,而养殖企业家禽传染性疾病发生频率较高、流行较快,如果在发生流行性染病扩张开来的情况下会影响饲料的销售。例如;年初辖区一金融机构贷户“鹏程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园区”内发现部分蛋鸡染病死亡,随后政府对该园区进行封锁,并扑杀园区内约180万只蛋鸡,蛋鸡养殖户损失惨重,程鹏集团斥巨资倾力打造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面临关门停业的危机,家禽企业及养殖户的贷还款来源难以保证,金融机构有可能遭受信贷资金损失。虽然此事在我支行要求贷行立刻采取措施,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原则,通过降息、续贷等方式,稳定受损养殖户情绪,恢复企业生产经营信心,防范和化解了信贷资金风险。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下游企业抗风险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同时许多饲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下游企业不提供赊销服务,因此更加增大了下下游企业的风险和经营难度。

  (三)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长期存在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没有资金,企业就会严重受压,如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压力积累与传导可能导致三大后果:一是内向传导。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没有资金得不到发展,没有发展更得不到资金。二是外向传导。或是拖欠上游的原料方账款,或是提前支取下游的经销商账款,企业之间陷入三角债。三是全局传导。三角债恶性膨胀,再加上的链条原本脆弱,某一根稻草就可能引爆区域性金融风险。

  1.银行融资难。我行调查的辖内25家饲料生产及贸易的企业,其中24家为小微企业,只有一家中型企业。由于饲料生产及贸易的企业整体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一是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二是很难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如果国家银根收紧,小微企业常常首先被挤对。三是金融机构服务门槛高,例如,辖区涉农金融机构对该类企业贷必须达到信用等级评定A-以上,符合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政策。四是企业有效抵押物少,且折扣率高。五是贷手续复杂,期限短,一般是一年期短期贷为主。

  2.民间融资成本高。许多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因得不到足够的银行融资,因此不得不进行民间融资。这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众多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原本利润就不高,而背负高利率的借贷或融资,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另外,民间融资法制保障不够,也给借贷方带来无形的压力,其中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是必然的。 3.融资成本贵。一是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即便享受到银行的服务,实付利率也不低。这主要是合同外的额外费用导致的,包括账户管理费、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二是企业在获取贷时采取担保公司担保的形式,综合费率也比较高。例如:辖内一家企业,其获得400万元一年期银行贷,其利率是按照基准利率上浮68%,支付担保公司3%的手续费为12万元,还要交10%的.保证金为40万元,如此计算下来企业实际到手的可用资金为348万元,同时要按期支付银行利息,因此可用资金的运用成本是较高的。

  (四)民营化程度高,产业竞争激烈

  1.行业竞争激励。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但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广泛提升,同行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饲料业巨头的进入已经影响饲料制造企业产品在中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使有限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

  2.发展形势严峻。作为和农业相关的产业,应该看到全产业链才是未来畜牧业的出路,在经营饲料的同时想到如何打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生产状态,才是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对饲料企业来说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是需要放眼重新整合提升和产业重组是关键。

  3.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其中与饲料质量有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鸡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出在饲料生产与使用环节,使得饲料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除了辖区龙头企业外,其他大部分企业生产的饲料,均是以传统饲料加工为主。有经营比较稳健的企业,其产品的销售点,仍然是以价格低、牲畜出栏快为主要卖点,对饲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并不充分。在添加剂的使用上,因成本控制需要,有机原料使用较少,化学添加剂使用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