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管理回归文化的逻辑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大学教学管理的文化分析

(一)简析文化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用以表达特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2]“文化”的法文德文“kultur”,也源于拉丁文“cultura”一词,本义指“耕种”、“敬神”、“动植物培养”和“精神修养”等意思。

  文化本身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僵死的形态,它是一种流动的形态。与技术不同,“文化是在情境性及多重目的性上建立起来的”。[3]文化的个性与内涵,由于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主体对它的理解而愈加丰富了。[4]西方的“culture”更多地将物质生产活动引入精神生产活动,与我国“文化”自古以来较偏重精神教化不同。

  《教育大词典》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综观各类概念定义,“文化”一词与“自然”相对,含有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两方面内涵,是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文化是人类能动实践的成果,这种成果反过来又对人的精神生理产生影响,“文化即人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需要主体将其内化为自身自觉的观念意识。从语义学上说,“化”显示出一种渐进的浸润、渗透或弥漫的作用方式(例如,教化)。文化培养要促使那些本身实现的东西完全展开。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逐步取代传统农业文明之后,与社会财富日益繁荣相映照的是,道德的、伦理的、价值的领域受到物质的、经济的、利益的因素侵蚀。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文化的价值、意义、思维模式与传统经常被弃置一隅。

(二)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根据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上述四者对于高等教育在联系方式、影响维度、作用强度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元性。它们极少单独发生作用,也不是以平行、并列、整齐划一的线性方式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彼此间复杂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产生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效应。

  高等教育系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载体。“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基本关系,处于基本层次,教育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只是教育与文化关系在不同背景下的投射或特定形式”[5],可以说,文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为直接、广泛与深刻。文化成为高等教育更具包容性和超越性的外部因素。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最重要的主体,从文化的角度其社会功能可以解释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对社会的文化引领和服务支撑。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比与经济、政治、科技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悠久的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是全面的、综合的。“文化既是教育的外部制约因素,又是教育内部的构成要素”[6],文化因此成为沟通高等教育内外的桥梁纽带。高等教育则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创造与应用,发挥自身的文化功能。

(三)文化视域下的大学教学管理

  大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基础功能性活动,在现代社会劳动分工与职业门类不断细化、人才培养层次、规格、标准不断分化的.背景下,成为一种特定化的“文化化人”活动形式。为了给大学教学一个全景概貌式的描述,从活动主体、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从事实践活动所凭借、运用的“有形”与“无形”的各类要素加以考察,大学教学涉及因素包括学科与专业基础(大学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制订);大学教学的学校环境(大学教学理念、教学硬件与软件条件、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与机构、教师评聘制度与教师队伍、学科群及其结构等);大学教学的内容载体(大学专业课程方案、多级课程体系和具体各门课程的内容);大学教学的主体活动(大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大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实验、实习、作业、考试、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人员对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与监控,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等)。

  大学教学活动包含大量复杂的、在人的作用下文化知识和人的运动过程。无论从产生的历史渊源、演变的社会背景、自身运作机制,还是从发展现状与趋势,与外部社会的联系等方面来看,它都已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越来越与其他层次类型的教育管理活动显示出区别。以教学活动为贯穿主线,将师生、管理者与服务支撑人员等主体要素、与文化知识、教学资源等非主体要素包含在内的社会复杂巨系统,即为大学教学系统,其基本要素为师生主体与文化知识,基本单元为一个个“教师-文化-学生”共同体。教师是掌握高深文化知识,从事复杂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大学生是具有较好文化基础、朝气蓬勃的青年。除了少数重点院校在大学高年级设置的拓展性课程会涉及尚待人类探索解决的学科专业未知领域与前沿问题外,大学教学系统中的文化知识基本上为人类已经掌握的文化成果。院校、专业、课程是大学教学系统获得自身“质”的规定性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系统的影响因子,对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各要素运动发展的方式趋向有着决定性影响。大学教学系统实质上是一类特定化的文化系统。大学教学管理活动无论从指向对象、主要内容抑或是所处环境来看,都具有比较强的文化性、精神性与人文性。

三、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大学教学管理转型升级

  激发大学教学管理组织和管理者主动积极运用文化的逻辑开展管理实践的内生动力。他们不单是优良教学管理文化的被动承受者,更是这一文化的主要建构者和创造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希冀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由于文化自身形成的渐进性与变化的缓慢性,这种影响只有通过相对漫长的历史时期才能清晰看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