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小学教学论文(2)

时间:2021-08-31

4证据的呈现和分析

整体内部逻辑要一致

  一个完整的研究,从标题开始、到提出研究问题、到研究工具的设计、到研究过程的实施、到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等等,应该形成一条连贯一致的逻辑思维链。

  为此,研究者首先应该非常明确本研究关键概念的界定,并在全文中保持一致。

  例如:

  进行有关科学探究教学的研究工作,一开始就必须确定,本研究认为“科学探究”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的教学活动能算得上本研究认可的“科学探究”,之后的研究内容就要围绕本研究一开始界定的涵义主题来进行。

  没有逻辑一致性的例子:

  研究者在后续的研究中,测量问卷却是针对考查“实验操作”的,实验结果又分析学生实验技能的性别差异,整个研究的概念主题是不断变换的,那么这就没有实现内部逻辑的一致性。

观点的.提出要言之有据

  教育研究不是谈感想、说体会,教育研究中观点的提出要有证据支持,观点与证据之间要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

  换句话说:

  研究者要不断问自己,我凭什么这么说?

  研究证据来自2个方面:

  1. 前人研究文献的支持,需要列出引文注释

  2. 研究中收集到的事实数据

  有些研究者喜欢将标题划分为若干个口号,每个口号下面又各举一个例子用以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证据不是举例说明!

  证据不足以支撑观点的例子:

  比如,在标题“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初探”下,第1点,课前预习提问、激发学生兴趣,举了一个预习提问的例子;第2点,课中形象讲解、发展学生能力,举了一个形象讲解的例子;以此类推。这种不是教育研究,这种形式的“论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撑观点!

  如何改进:

  研究者需要问自己,如何界定“优化”,如何证明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进一步针对每一个小点都有问题,如:这种课前预习提问方式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么,你怎么知道?

避免空泛的讨论

  教育研究要力图揭示规律,提供教育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这意味着针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结论的讨论要具有一定深度和指导意义。

  价值不大的研究可能是:

  仅落脚在对现象就事论事的描述上

  仅落脚在一些大家熟知的口号上

  仅落脚在对现象就事论事的描述上,比如:

  在一项针对教材的研究中,研究者统计了生物学教材中各类插图的比例,如果研究者仅向读者呈现了这些比例数据,这是远远不够的,读者期望能看到研究者讨论揭示数据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期望在研究者这里获取对编写教材或使用教材的启示和建议等。

  内容空泛(即便是研究者确实提出了一些讨论),则会使得整个研究的价值大打折扣。比如:

  教材插图的编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

  美国科学教育研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NARST )旗下的科学教育权威期刊《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在审稿要求中明确指出:

  论文结论应有数据支持,能够回应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并要讨论本研究对科学教学的重要启示。

5论文的写作

题目宜聚焦内容且精炼

  部分研究者喜欢将论文题目命名为很大的一个领域,这样产生出来的问题因为太大,所以很难深入。

  比如:

  新课标下的探究式实验教学

  建议研究者将论文题目缩小,直接聚焦为本研究的内容,以命题形式表述出来,这样读者通过阅读论文题目,就能一目了然地大致了解研究者的核心内容。

  比如:

  概念图教学策略对促进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的研究

  另外,论文题目文字上要简洁、通顺、清晰、没有歧义。

  分清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用以整合的信息不仅来自于本人直接获取的数据信息,还来自于其他教育研究者的工作成果,

  比如:前言、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部分基本上是别人的工作,研究方法有可能有别人的工作,研究数据结果应该是研究者本人的工作。在讨论部分可能也会用到别人的一些观点来帮助分析。

  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写清楚这些文字来自谁的观点,是自己的观点还是其他教育研究者的观点?这是至关重要的。但凡引用了别人的陈述和观点,研究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标明观点的来源出处。

  指代要明确清晰

  研究论文中经常需要出现术语、陈述、俗语和代码等,这些内容都是研究者熟悉的,因此研究者也容易忽略对它们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读者在理解文意时产生困难或偏差。

  比如:

  文中使用某个英文缩略语而没有列出英文全称或必要的说明

  文中提到某项评测项目但未列出具体项目名称

  研究者需要尤为关注这一点,形成清晰的写作风格,避免模拟两可、含糊不清的指代,更不要对某些内容欲言又止、闪烁其辞。

  【链接】老师怎样写出好论文?

  教师论文写作注意点

  老师做研究、写论文常常缺乏问题意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副教授曾专门通过文章指出过中小学老师论文写作中的常犯错误,许锡良副教授表示:

  “由于工作关系,我长期指导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从他们的论文中,可以得到不少来自教育一线的案例,也能够了解到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方法。”

  “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很多老师做研究、写论文常常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缺乏必要的追问能力,喜欢平铺直叙,堆砌材料,特别是喜欢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其语句格式常常是这样的:‘正如著名教育家xxx所言……”“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这样教导我们……’说了半天,究竟要讨论什么问题,要证明什么,不清楚。语言风格具有明显的社论化、文件化倾向。”

  许锡良还说:“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语言还喜欢玩弄数字游戏。比如校长工作要‘四有’、‘四家’、‘五心’、‘六个行动’、‘五个一工程’、‘一二三四点’。显然,这源于我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语言。比如,类似‘五讲四美三热爱’、‘两条腿走路’、‘六个并举’这样的语言,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的典型表现。六大主要问题

  还有人如此分析中小学老师写论文、做研究存在的六大问题:

  “第一,选题太大,面面俱到。偌大的一个题目,若只用区区两三页纸,显然是说不清楚的。一篇论文写到了识字教学,有些阅读教学,还有作文教学,这样怎么能说得清呢?

  第二,理论性太强,可操作性欠缺。老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学具体操作者,而不是理论家。我们的素材应该是从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案例叠加,泛泛而谈。有些老师,把写论文简单地当作是几个案例的拼凑,认为论文=开头+案例1+案例2+案例3+结尾,一篇论文就是罗列几个案例,这也是一个误区。案例是论文的素材,是事实论据,但绝不是论文的所有。

  第四,过于追求小标题的严整,而文不对题。有些老师用古诗的形式来写小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仔细一看,里面的内容与标题搭不上边,反而弄巧成拙了。

  第五,思路混乱,条理不清。有许多很好的选题,但是具体写作的时候,没有分清条理,其实语文老师也应该具有理科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运用到论文的写作中来。

  第六,论文、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概念不清。”

  这些问题,看似平常,却成为困扰老师们做好研究、写好论文最大的拦路虎。影响到老师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教学思想。

【怎样写小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足球教学论文

2.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3.小学声乐教学论文

4.小学教学论文

5.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6.小学生怎样写人作文

7.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8.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