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赞助中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管理研究论文(3)

时间:2021-08-31

  4 强占先机,防止隐蔽营销

  对于赞助商而言,任何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而当机会来临时,许多困难也就随之而来。因此必须对形势有一个整体把握,用策略的方式应付时局。

  (1)选准日标,强占先机,果断调整

  富士与科达,百事与可口可乐的激烈争夺赛事主办权的事件已经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证明。在赞助机会来临之前,若企业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机会就往往会落人竞争对手的囊中,而后悔莫及。其实这不仅与企业制定的营销战略有关,也与具体营销计划的灵活性有密切关系。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节奏,跟上赞助发展脚步,积极调整方向,在选准赞助目标后,强占先机。给竞争对手来一个措手不及,以达到乱其阵脚的目的。

  但是,就如同任何一次重大的战略选择一样,体育赞助中也存在着风险。因为所有的赛事、运动员、球队都会有不走运的时候+假如有的企业不慎将自己与那些形象不佳的赛事、运动员和球队、俱乐部联系起来,那么有可能使企业的形象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有人认为,企业赞助体育是柄双刃剑,用好了企业会享受“光环效应”,用不好会空耗钱财,累及名声。在赞助体育之前,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赞助的机遇与风险。在名人,俱乐部,球队的选择上,要仔细斟酢,前后思量,既要看到他们现在的成绩,也要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势头,以确保赞助的万无一失。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企业应及时果断地对赞助战略进行调整,将损失降到最低。

  (2)制定赞助战略规则防止隐蔽营销

  对于赞助商而言,如何有效防止隐蔽营销的出现是赞助

  战略使用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当公司在不是赞助商情况下试图与体育事件建立联系时。隐蔽营销便出现了。一些非正式赞助体育比赛的公司混杂在比赛现场,让消费者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赞助商。针对赞助行为认知度的调查也显示,当一个非授权赞助商与一项赛事联系起来后,受众的认知度会十分容易地建立起来。从认知度上得到的利益来看,这样的公司既省钱又省力,比投人数百万、千万美元取得正式赞助商资格的公司效果要好。严重损害了赞助商的利益,也侵犯了赞助商的权益。根据这些情况,赞助商们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赞助战略使用规则,用来阻止潜在隐蔽者,减少公司利益受损程度。例如,赞助商必须要求赛事组织方能够切实保护赞助商对事件相关资产的使用权,在必要情况下赞助商可以通过媒介公开声明自己的赞助商身份和立场,直接针对那些隐蔽者等。公司还可以通过赞助事件子类别和将所有传播手段整合起来的方法,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赞助权。  三、对中国企业参与体育赞助的几点建议

  1 转换营销思维,投入体育赞助

  同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品牌与体育结合在了一起。最早改变传统营销方式的的有广东健力宝、天津大维、农夫山泉、李宁运动服等略有名气的品牌,皆在体育的赞助中尝到了“甜头”。

  如何才能掌握体育营销的核心思想,在赞助中创造更高更久的效益,是每个立志于改变现状,重树品牌形象,增加品牌资产的公司要面对的问题。所幸的是,国外许多大公司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体育赞助的生动教材。耿力中博士强调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是通过与体育结缘而大举成名的。”如可几可乐、耐克、科达、百事可乐、佳能、阿迪达斯等,无一例外。学习国外的赞助经验不一定要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而是可以学习他们的赞助经验,尤其是实践证明有效的管理方法,引导我国企业打开思路,迎接体育赞助浪潮的到来。

  2 以实力为根本坚持长期赞助

  如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营销战略方面越来越趋于理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管理者必须转换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具备良好的制定营销计划的习惯,并且从自身实力出发,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赛事,并长期不问断地进行赞助,在体育事件与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

  3 以消费者为基础全面提高品牌资产

  体育营销为企业营销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传统营销模式的特点是围绕产品的功能、技术来做广告,或通过诉诸于情感的方式,但本质上还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套路。体育营销则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要求通过品牌与事件的联系塑造品牌与消费者兴趣与热情的结合。它不以短期利润为目标,而是将消费者摆在重要的位置,关心他们喜爱的运动、运动员,体贴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期赞助某一项运动,以持之以恒的努力达到与月标消费者心与心的对话。因此,中国企业要想通过体育营销获得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形象的改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改革组织和经营模式,才能超越传统的营销方式,获得独特的品牌联想。

【体育赞助中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管理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基于消费心理学的高校学生消费研究论文

2.广告用语中哲理思维对消费者的影响的论文

3.遗忘曲线研究核心价值品牌满足消费论文精选

4.体育运动器材消费情况研究论文

5.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论文

6.基于飞行过程中V1 的深度研究论文

7.基于时间导向的享乐与功利型消费的支付方式研究社会学论文

8.消费者心理与广告设计二者的关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