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开放化的格局使师范院校不得不走综合化的道路,以赢得竞争的优势。但如何在推进自身综合化进程的同时.保持和弘扬教师教育之特色,是师范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求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师范大学设立教师教育学院”的模式为突破口,从四个方面简要构想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和质量提高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师范特色:策略构想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逐步形成了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共同培养教师的多元开放的新格局,部分综合大学以其强大的学科和学术优势介入教师教育领域.给师范院校造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师范院校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不得不走综合化的道路,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术性”来提高“师范性”。然而结果却是“学术性”没有提高多少,师范特色却在逐渐减弱。综合化本身没有错误,问题在于没有处理好综合与特色的矛盾。因此,师范院校应当继续坚持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坚守和弘扬师范特色.探求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但在开放化、综合化发展背景中的师范大学,举全校之力办师范教育已不可能,有必要整合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组建一个新机构或新组织来履行这种职能,如教师教育学院。目前国内许多师范院校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尚未形成一个成功的范式。那么教师教育学院能否组建,应如何组建,建设成为什么样的机构.如何发挥应有的职能等,的确成为我国师范院校谋求教师教育发展思路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学院的角色定位

  教师教育学院应当是在师范大学综合化进程中,顺应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具体承担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使命的专门的办学机构,也是在“学术性”基础上强化“师范性”、在学科专业基础上融人职业教育内容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因此教师教育学院整合教师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种职能.将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职业教育融为一体,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一般由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或教育学院)整合各师范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法教师组合而成,因此,它的角色应当是:

  (一)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

  专门培养有了一定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意欲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大学生,它承担学科教育之后和入职之前这段时间的全日制教师教育,不承担教育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教育。时间可以是1.2年。因此,师范大学的学生只有进人教师教育学院方可称作师范生,师范生的招生计划也相应地落实在教师教育学院。

  (二)教师教育研究机构

  教师教育学院与其他任何办学实体或二级学院一样,同时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它要立足于自身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类别和层次,致力于教师教育发展规律与改革的研究。

  (三)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教师教育学院不仅承担职前教师培养任务.还要依据人才培养条件和优势。承担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为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修和提高提供便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加油站”。

  (四)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基于教师教育学院在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它在教师资格认证方面应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只有进入教师教育学院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的人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而它也成为当地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五)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互动的桥梁

  教师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只有建立在与中小学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师教育学院应成为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互动的桥梁,也理应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智囊团”和“咨询站”。

  二、教师教育学院模式的意义和优势

  这是本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设置教师教育学院的必要性,显然与传统的分学科分散培养教师的模式弊端是分不开的。那么教师教育学院的设置有何理由和优势呢?

  (一)完善职业教育环节.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着只重专业教育.忽视或忽略职业教育的弊端。职前教师在校学习的多为专业知识.而作为教师职业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十分缺乏。高师师范类专业虽然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师职业养成课程,但由于该类课程多为大学通识课,即传统的“老三门”,很难引起师生的重视,教育效果较差。在国外,教师职业教育主要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之后进行,时间一般在八个月到一年不等,主要对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集中培养。

  该环节在我国教师教育中至今没有实行,因而导致了新任教师对职业岗位的极度不适应。完善教师教育模式.突出并强化教师职业教育,现实急需,势在必行。

  (二)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强化师范特色

  师范大学综合化是历史的必然,但师范大学综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目前很多师范院校在综合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对师范特色的追求,而是“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企图挤入高校名牌,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这就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与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师范大学转型的实质是利用综合学科的资源来加强教师教育。然而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均衡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而是寻求一种更为恰当的运行机制,教师教育学院这种专门机构的建立为师范特色的强化提供了思考、研究、规划、管理和组织实施的主体。学科教育依然分学科在各系院进行,而教师教育则集中在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由分散学习到集中培养,便于管理.便于有效地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