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财政学的诞生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财政学名称的独立使用

  财政学这个新生儿呱呱堕地,即财政学名称的首先提出或命名,由德国学者抢了头功。德国旧历史学派学者卡尔。劳(1792—1870年)在其182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第一版中,明确提出了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给这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新分枝冠以财政学名称。以后在其1828年出版的《国民经济政策原则》一书中,卡尔。劳再次论及财政学独立的问题,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主张将第三部分命名为财政学。此后他身体力行,于1832年出版了书名为《财政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在这本著作中,卡尔。劳确定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了财政学的概念,强调财政学的应用科学性,论述了财政学与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政策等范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卡尔。劳的许多观点虽然偏离了亚当。斯密的理论论述, 但他毕竟使财政学脱离了政治经济学母体,并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卡尔。劳之前,也有不少学者论述过要把财政学独立出来的问题,如格莱弗。苏登、褚苏甫、曼斯科、肖恩等人。特别是曼斯科和肖恩,前者在1830年出版了《财政学教科书》,后者于1832年出版了《财政学原理》,但他们都没有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学术界的影响也远不如卡尔。劳,因此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和认可。卡尔。劳的《财政学基本原理》出版以后,财政学首先在德国,随后在欧洲其它各国被确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经济理论界迅速掀起了一股研究财政学的热潮。这股热潮在19 世纪80 年代达到了顶峰, 1883 年出版了瓦格纳(1835—1917年)四卷本《财政学》巨著,1888年出版了第一本财政论文集,即列鲁阿的《财政科学论文集》。斯泰因(1815—1890年)、谢夫勒(1831—1903年)和瓦格纳被誉为19世纪后半叶创建德国财政学黄金的三大巨星。

  为什么财政学的诸多范畴和政策实践在英法等国深广、久远,而作为独立学科体现的财政学专著却在相对落后的德国首先出现?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

  前面的已经说明,现代财政学诞生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建立,商品货币关系的不断发展,要求国民收入、国家收入、生产经营单位收入以及个人收入彻底分离,并以某种规则来规范各收入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处理各收入主体之间的分配矛盾,以利于生产和国民的快速发展。这些规则的不断完善使国家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断发展,财政实践活动也不断丰富和拓展。这是现代财政学产生的经济实践条件。另一个是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以来,几代学人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不断积累和探新,使经济学理论、国家学说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产业发展理论等达到了既能联系统一,又能自成体系的学术高度。这是现代财政学产生的经济理论条件。

  具备了经济实践条件和经济理论条件,并不能产生现代财政学。现代财政学的诞生,还必须具备第三个条件。这第三个条件是什么?让我们再深入一步分析。

  从15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到19世纪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为止的大约400年时间里,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一直处于自由竞争的主流状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只存在了一个较短的时期。当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便成为主宰。这种情况,使得国家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经济理论界不刻意强调财政的重要性是必然的。在“廉价政府”的背景下,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显然缺乏制度的牵引力。德国却不同。德国在17—19世纪中叶,仍处于邦国的封建割据状态在各邦国之内,专制集权是其特征,王室财务与国家财政合二为一,具有典型的封建财政特色。德国早期学者引进英法的重商主义观点和主张,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经济落后,政治封闭割据)的官房学派经济理论,强调的是集中统一。19世纪70年代初,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标志着封建邦国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折。当德国刚刚跨入资本主义门槛的时候,西方先进国家早已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将世界瓜分完毕。怎么办?俾斯麦政府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即集中财力来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挤进列强的行列。这样,从封建的集中统一转换到资本主义的集中统一,中间并没有经过欧洲其它国家经历过的自由发展时期。这一特殊条件使得德国的财政理论具有了独特的发展动力。无论是斯泰因的再生产财政学,还是谢夫勒的社会有机体财政学,还是瓦格纳的社会政策财政学,都强调了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分配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了财政的重要地位,强化了财政的职能。

  上述分析表明,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能在要求突出财政的重要地位和加强财政职能与作用的国度里诞生。这就是现代财政学产生的第三个条件,即经济制度条件。这也同时回答了财政学专著首先在德国出现的原因。

  四、现代财政学诞生的不同理论观点讨论

  关于现代财政学的诞生问题,学术界研究并不深入,但有一些不同观点需要加以讨论和说明。

  第一个问题是现代财政学内涵指什么?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财政学就是资本主义财政学,只有资本主义财政的存在,才有资本主义财政学的存在。而资本主义财政是以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为标志的,因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财政。按照这种观点,现代财政学的诞生是以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即1640年建立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权为标志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财政学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相当大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集中分配而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理由也是因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垄断时期的财政才体现现代意义。按照这种观点,现代财政学的诞生是以瓦格纳的四卷本《财政学》为标志的。第三种观点认为,现代财政学就是指马克思主义财政学,因为资产阶级的财政学理论都是庸俗的再生产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的真理。按照这种观点,现代财政学的诞生应以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为标志,《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初次分配之前的社会六项扣除,这是财政分配理论的科学基础。

  上述三种观点和认识都有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种观点混淆了财政和财政学的界限。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的财政,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同的阶级也有不同性质的财政学说,这也是肯定的。但我们讨论现代财政学的诞生问题,是要回答财政学是什么时候,以什么为标志,才从政治经济学中分设独立出来,而不是讨论其性质。显然,用第一本以财政学命名的经济著作出现作为诞生标志是合适的。第二种观点混淆了财政学诞生与财政学发展的界限。作为诞生,只有一次,而作为发展,是有许多阶段的,可以说财政学在某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成熟阶段,或更具现代意义,但无论如何不能以成熟阶段代替出生日。第三种观点混淆了财政的共性和个性,以阶级性代替学术性,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第三种观点还同时混淆了财政学诞生与财政学发展的界限。

  第二个问题是要不要研究财政学的诞生问题。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何在?有人认为,能不能只讲发展,不讲诞生,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源远流长的,很难以什么标志来划分其存在与不存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多少带有一点学术虚无主义的意味。实际上,讲发展就要讲诞生,诞生本身也是一个发展阶段。诞生讲不清楚,发展也讲不清楚。不能因为其研究的困难性而放弃某种研究。

  也有人认为,研究财政学的诞生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许,这种纯学术性的研究对现实经济发展没什么帮助。但我们认为,其一,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建立在其基础理论之上,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是不以现实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的。其二,财政学的诞生对于财政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财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后,使财政理论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宽。德国财政理论就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财政学的。它们最早探索了财政理论与宪法、财政业务活动与财政实质、国家财政与财务、财政中体现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税收自身的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财政结构与经济结构、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财政与经济运行机制、财政与收入的合理分配、财政活动原则、财政支出、财政的生产性等等众多的理论问题,开创和深化了财政理论研究领域,拓宽了财政实践活动范围。所有这些,都是在财政学独立之前所无法做到的。可以说,现代财政学的诞生是财政理论发展的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王传纶:《资本主义财政》,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日)坂入长太郎:《欧美财政思想史》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年版。

  4.(苏)昌特拉捷:《财政理论问题》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年版。

  5.彭 澄、倪平松:《外国财政》,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苏)包德列夫:《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6年版。

  7.胡寄窗、胡永刚:《西方经济学说史》,立信图书用品社,1991年版。

  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论现代财政学的诞生论文】相关文章:

1.近代科学的诞生小论文

2.现代财政的理论论文

3.有关财政学的论文

4.关于财政学的国债论文

5.论现代政治参与的功能与意义论文

6.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论文参考

7.关于论大学和谐教学的论文

8.略论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