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和谐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论大学和谐教学

  [摘要]和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谐教学有整体的、动态的、协调的基本特征,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及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和谐教学是一种和谐文化,教师是和谐教学的构建者,也是和谐教学的实践者,课堂是和谐教学的活动场所,注重师生参与和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关键词]和谐教学;和谐文化;和谐课堂;生命价值

  一、大学和谐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大学和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和谐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表现出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协调性的特征,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整体性是和谐教学的基本特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样,和谐教学也要尽可能地将教学过程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要素,作为主导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的局部功能,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调动和协调起来,将各个要素的局部功能整合为整体功能,从而发挥和谐教学的整体性作用。

  动态性是和谐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止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的变化规律,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即教学任务与学生原有认识水平的矛盾,促使这一矛盾的转化与解决。也就是说,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由教师向学生转化,教师有意识地将自己由主导者变为辅导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思考者,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参与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和谐状态。

  协调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应该相互协调。和谐教学不仅有序、互动,而且各个要素要协调好,这是和谐教学的必要条件。如果相互不协调,就会产生冲突,只有在协调基础上发挥作用才会产生和谐。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协调,没有协调,就不会有和谐。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从静态角度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整体又必须是协同互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教学的功能是通过动态的和谐来实现,它的关键在于协调。没有协调,就没有和谐教学。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多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二、大学和谐教学的基本关系

  大学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而且应该把握好几个基本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是主宰地位,也不是中心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任何人不能代替他。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最后形成素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也是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的讲授、引导、辅导与指导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学生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这就构成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搞“满堂灌”、“一言堂”,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给学生一片爱心,从而使学生尊敬老师,积极学习,刻苦钻研,主动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师生之间由此达到和谐境界。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就无能,但知识不是能力,却可以促使能力的发展。获得知识,还不等于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知识、能力的和谐发展。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把科研引进教学过程,这是大学教学的一大特点。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内容方面一定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来增加课程教学的活力。教学方式方面要强调师生的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不仅是提供学生基本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学习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过程。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要授人以“渔”。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可使学生既学到新的知识,又学到科学方法。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4.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教学效果是第一位的。教学艺术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教学艺术不等于教学效果,但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艺术不等于教学水平,但能够反映教学水平,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不能为艺术而忽视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艺术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艺术运用恰当,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但不能耍花架子,只徒表面好看是不行的,提高教学效果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课外更是学生获取实践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内与课外是互补关系,忽视哪一个都是与和谐教学理论相悖的。和谐教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统一协调。如果说课内教学主要讲理论,那么课外主要是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和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