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学产业园教学管理制度的意义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建立教学产业园教学管理制度的意义的论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就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高职教育教学为核心,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等形式,在校园内划园区进行建设。教学产业园突破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构建了基于区域产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教学产业园及其教学功能

  1.1关于教学产业园

  在校园内引入企业,在实体工业园区内引入课堂,合力打造服务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需要的软硬件条件,成为产、学、研、服务一体化高地。教学产业园建设的方向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重点发展产业的方向一致。因此,园区在引进企业、学院自建企业时首先考察企业是否符合该建设方向。其次,还要筛选产品或服务类型在区域产业中是否典型,能否提供教育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方能进入园区,从而保证了园区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较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总之,教学产业园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所需,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生产、研发、服务等“造血”功能.在教学产业园的建设中,重点考虑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制定教学产业园运行机制,划分教学产业园中各功能区域,建立企业引进和管理策略,结合企业各级各类岗位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等。园区中引进的企业和学校自建的企业,一方面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享有丰富的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承担起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即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指导教师”。

  1.2教学产业园的教学功能

  1)搭建学习活动与岗位工作相配合的教学平台。教学产业园为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搭建了相适应的平台。课程内容中部分是在教学产业园中企业真实岗位上学习的“工作”内容,另一部分则是在岗位旁边的“理论学习区”中学习“工作原理”,讨论“工作原理”如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如何使“工作”做得更好.这样,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后,学生才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才会有兴趣主动地接受专业知识,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一些更深的理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目的。

  2)提供教学所需的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教学产业园中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研发或服务项目是结合市场的真实业务.以学习为目的的学生进入园区企业岗位后,便进入了真实工作场景,他们必须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规范操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需达到企业要求的合格标准.企业产品研发或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工作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线,学生在工作项目和任务实施过程中接受理论知识和开展技能训练。

  3)发挥学校与企业人员在教学上的各自优势。园区中企业操作、技术或管理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具有工作经验.他们通过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向学生传授技艺、指导方法,促进学生较好掌握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技能.学校专业课教师在园区企业中跟踪学习,了解“工作”岗位背后蕴藏的理论知识,并将岗位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一套与“工作”相匹配的课程知识体系,为学生传递相关理论知识。

  4)促进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共享.在校内建设教学产业园,学校需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基础设施,企业则需提供生产、研发或服务岗位及相应的设备和原材料。学生在岗位上学习和“工作”,企业则在学生的“工作”中获得经济效益.企业还可以将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源、后勤服务资源为其所用,而学校则不必考虑实训设备过时、升级、维修和更新等问题。

2建立教学产业园教学管理制度的意义

  1)有效激发企业参与教学的内在动力。校企双方在教学上的合作焦点在于如何调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主体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积极性,在合作中更好地培养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学校的人才培养较难满足企业即时使用的.需求,企业的合作积极性较难持续.合作过程中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在校企之间建立服务于教学的调控机制。将学校的教学诉求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加以协调,取得适宜的平衡点,从而使学校与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在教学合作中的持久性。

  2)有力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教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学校与企业以“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方能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方能较好地投人到以工作过程为背景的教学活动中。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教学既缺乏条件,也没有长效机制,在操作层面上难以实施.而教学产业园在空间与时间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硬件条件.校企如何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制度给予支持和保障。因此,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支撑。

  3)充分整合校企双方实践教学条件。从高职院校目前运行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成本较高,资源的稀缺程度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加突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与企业商讨如何共享双方资源。教学产业园为双方实践条件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在理清教学产业园内学校和企业现有资源情况下,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共同商议双方场地、仪器设备、原辅材料的整合,企业仍可以追求产品和经济效益,学校则需要利用实际生产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

  4)全力打造一支优势互补的专业教学团队。企业人员具备实际岗位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往往是教育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学校教师拥有教育教学方法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有所不足。由于两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各自的工作,要使它们合二为一,并能较好地发挥教学作用的办法,只能是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将校企两类人员结合到一起.对于课程中的实践训练项目,由企业人员担任主讲。对于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则由专任教师担任主讲,从而保证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优势互补的两类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产业园中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