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课程主题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但在大学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即要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获得点金术,而非金子本身。如果老师教会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可能比直接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当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从应用角度出发,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1.面向应用的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向的群体是各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因此教授的内容应该是比较实用,以应用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教学中教师应该能紧紧抓住当前社会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设新的计算机课程来取代已经过时的内容,并且要考虑到开设的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当然这是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但绝不能因为硬件设备等原因就忽视传授新的技术、新的信息理论。

  过去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核心展开的,搞的是一言堂。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做调整。从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对架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负面影响,因此确定新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文科院校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的理解能力上是有区别的,教授他们的内容必须从应用角度出发,以案例驱动方能奏效。当然案例提出的方式有多种,但如果是教师直接将案例提出,并解决问题似乎又过于直白,因此我们可以以案例方式引出教学主题,让学生们充分地参与进来,由学生完成这些案例。接着教师就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讲评,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教学的效果会好于“一言堂式”的讲课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拉得更近、更平等,并且增加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地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采纳好的建议,改正教学中不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能与我们切实做到平等,改善教学氛围。

  当然,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平等而忽视必要的制度。对学生的合理建议予以采纳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对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一定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亲和力、有激情,这样学生才能被感染,乐意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2.建立数字化学习系统

  现在提倡课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但面对不同的对象如何进行整合、使用何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系统,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究。使用数字化的学习系统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我认为建立数字化学习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更新,慢慢地形成一个成熟的学习系统。但在开发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满足专业要求

  为什么要强调适合专业呢,主要原因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导向等都是不同的,研发适合他们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考虑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否则研发出来的东西他们不用就没有意义了。如针对文科学生,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应添加实际操作的环节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操作、练习。

  (2)注重方式,适合学生学习

  由于专业不同,教学方式自然也不同,因此挂在网上的多媒体课件的学习方式必须认真研究,找出适合的方式、解决的手段。当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方法会有所不同,但还是应该潜心研究找出他们的共性,同时可以使我们的课件制作工作量减少。

  (3)要有较好的信息反馈系统

  一个好的学习系统应该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将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快学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架构他们的自主学习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社会需要他们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大学时代正是培养他们这些能力的最后关键时期(中学时代由于高考等学业的压力使我们的学生错过了最好时期)。

  (4)随时更新

  由于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是越新颖越有趣越好,因此提供的环境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还应结合社会上的新技术、新知识,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与现实接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到最新或较新的知

  3.建立互动的教学环境

  文科计算机教学与理工院校的学生理解能力上是有区别的,因此理工类的教师在备课、讲课时都必须从应用角度出发,以案例及任务驱动方式进行。

  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80年代末期出生的,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较多,思想也相对较活跃,因此如何能正确引导、与学生互动就成为教好计算机基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能解决好,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学生学习实际上是被动式的,缺少主动学习的环境,无法架构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1)启发式教学

  这个提法似乎有点老生常谈的意思,但真正做到却非常不易!原因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对象是千变万化的,他们各自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因此启发的方式也必然有所不同,这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需研讨的问题之一。

  (2)转换教学方式

  文科外语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我认为应模仿外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除了教师讲课外,还应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主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先积极地引导,积极地准备,尝试让学生结合专业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活动主体。这种互动的教学形式,不仅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利,并且能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的认识、认知方式,帮助他们架构科学的知识结构。

  创建互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参与能力都得到了极高的发挥,因此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不会对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进行批判,反而会给予积极的肯定,当然还需要我们积极地引导,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新思想、新方法得到发扬,创新意识获得培养,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再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的意识。

【理工大学课程主题论文】相关文章:

1.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2.论文谈主题活动中的课程设计

3.理工大学论文

4.主题班会课程方案

5.课程论文基本格式

6.课程设计论文

7.课程故事论文参考

8.英语课程论文

上一篇:财政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理工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