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式景观设计理论初探论文

时间:2021-08-31

科幻式景观设计理论初探论文

摘要:“科幻式景观”是从景观当中分立出来的一种类型,既具备景观形态的基本特征,又在造型形式上有别于平常的景观形态。文中重点分析和阐述了“科幻式景观”产生的根源和概念的界定。归纳总结了“科幻式景观”的主要类型、艺术特征、设计创意方法、建造原则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

关键词:科幻式景观设计特征前景

一、提出“科幻式景观”的初衷

  说到“景观”,大家到处可见,并不陌生。景观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通常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一方面是某地区或某种类型,自然形成为主的自然景物,即自然景观,如安徽黄山、山东泰山、甘肃鸣沙山等,以及包括在自然景物上,明显存在人为修饰、改造而形成的景观,如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北京颐和园等;另一方面是人工创造的,而非自然形成的各种建筑物或群,如鸟巢、水立方、中国长城、北京紫金城、天津五大道等。

景观可被理解和表现为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等多种功能的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除纯自然景观基本是千古不变之外,人类会根当时经济水平和创造能力创造出每个时代的景观。人类改造或建造的大型景观大多数由统治阶级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集体组织建造,属于国家或公共行为,必然体现统治阶级或国家与集体的意志和利益。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统治、建设和人们各类社会活动的需要,改善社会环境。个体主要参与中、小型景观的建设,偏于商业性,体现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域,景观的特点、风格和用途各式各样,导致类型也多样。

按照景观的功用,大致可分为观赏性、纪念性、公用性、居住性、娱乐性、商用性景观等。如巴黎艾菲尔铁塔、岳阳楼是标志性建筑物,为观赏性景观。开罗金字塔群、陕西兵马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纪念性景观。天津东丽区欢乐谷、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是市民重要的休闲游玩场所,为公用性景观。福建永定县下洋镇初溪土楼群、安徽宏村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为居住性景观。悉尼歌剧院、香港迪士尼乐园、天津大剧院是娱乐场所,为娱乐性景观。天津劝业场、古文化街是休闲购物的场所,为商用性景观。这些景观,除去在功用上能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外,其整体结构、造型和表现形式上都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或美丽、或壮观、或高大、或新奇、或繁华、或沧桑、或有趣,等。为什么会给人产生如此的感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人类超常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始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每个时代人类都会创造、建造出来很多新的景观,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些都会有一种新颖、独特、超乎现实之感。当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或突出时,那么这种景观就越带有幻想性和非现实性。

这里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景观提名为“科幻式景观”。对“科幻式景观”,大家一般只是在插图插画、影视动漫中看到各种绘制的、虚拟的科幻画面和场景,在现实中似乎并没有看到过真正实体的“科幻式景观”。一般认为,科幻场景是科幻小说家、科幻电影制作者、艺术家通过大胆想象假设出来的环境,是虚拟的,是梦想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科学幻想的智慧和创作质量方面,特别是在科学性上,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首屈一指,超过了前人。他1828年出生,七十多年的生涯中出版了《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等几十部科幻和探险小说。

他的作品一类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另一类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包含着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并且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的趋势做出了种种奇妙无比的构想,故事画面和探险、旅行、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联系在一起,场面设计十分壮观。到了20世纪,他的构想几乎全都成为了现实。例如,他曾研究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科技问题,写出了人类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科幻故事。相隔半个多世纪,到1969年,人类很快就实现了阿波罗宇宙飞船载人登月计划,验证了他的幻想。正是如此,凡尔纳的科学幻想成为了科学的预言,为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科幻式景观”的界定

  科幻通常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硬科幻”又视为“真科幻”或“主流科幻”,比较注重视科技含量、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较为详尽,能够令读者信以为真。反之则是“软科幻”或“假科幻”。无论科幻的软硬和真假,都是人构想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科学技术、科学之美以及自身设想内容的偏感性表现与设计创作,蕴涵着人的无限想象和无穷创造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人类不断创新,喜好惊奇,追求完美的精神。

科幻题材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表现形式和题材十分广泛,主要涉及到文学、影视、美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从宇宙太空、奇异生物、星际战争、星球灾难、未来城市、未来科技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对象。因呈现出浓厚的科幻色彩,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科幻艺术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科幻场景的设定与表达,特别是在科幻电影中都能看到很多精彩鲜活的场景。这些场景虽是影片中虚拟的形象,但它是处在影片艺术空间中的景观,给人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这类科幻影片中设计的一些场景实际就是一种虚拟的“科幻式景观”,只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影片的拍摄和制作,而不是专门设计建造成真实的“科幻式景观”。正是因为绘画、影视艺术中常出现各种科幻场景,也正因科幻艺术如此热门,如此引人关注,而引申提出了“科幻式景观”的概念以及“科幻式景观”的设计与建造理论。传统意义上的“科幻景观”是一种虚拟的景观,是非现实存在的景观,是人们想象、假设的并带有现代科技色彩的景观。一般以小说、绘画、影视、动漫等形式展现。

按理说,“科幻景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也难以实现的。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曾经只能想象、虚拟,只能在小说、绘画、影视里看到的“科幻景观”,有些被人类建造出来并付诸现实了。这些具有科幻色彩的建筑物实体可称为“科幻式景观”。“科幻式景观”与平常的“景观”有何联系和区别呢?可以说,“科幻式景观”是景观当中的新兴类型,它既具备景观的基本特征,又不同于平常的景观,特别是在整体造型视觉效果和功能上比较新奇独特,大量融合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科幻色彩。

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景观,无论是绘制的还是建造的,都可认定为“科幻式景观”。绘制的即为“科幻式景观”的概念稿或正式设计稿,建造的即为“科幻式景观”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是设计稿的成型转化。这里主要探讨实体“科幻式景观”的设计与建造问题。按照“科幻式景观”的存在形式,可分为虚拟绘制的非实体“软科幻”景观和建造成型的实体“硬科幻”景观。从功用上看,“科幻式景观”可分为纯欣赏性和可用性“科幻式景观”。

纯欣赏性“科幻式景观”一般是主题性、纪念性、艺术性景观造型,主要为建立一种独特新奇、超越现实的景观环境,体现或表达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可用性“科幻式景观”则是由实用的实体空间组成,整个空间具有娱乐性、居住性、商业性等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