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论文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笼统,脱离社会需要,这是制约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为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我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从20世纪开始,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并向纵深发展,社会各领域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的巨变。社会变革促使人们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发生巨大改变。置身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现象日益增加,由此激发了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社会输送应用心理学人才。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认识偏差和管理错位,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对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有广泛需求,但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又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因为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构建、培养方法及途径的选择。能否合理、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着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一、对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反思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表述和规定,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都要依据培养目标来确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构建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目标展开。高校培养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层次,依据社会特定领域的特定职业需求,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专业,而应用心理学专业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各个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依据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特点,确立了人才的培养目标。各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大致是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社会各领域独立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各校围绕培养目标设立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培养目标展开。不可否认,多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为社会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也反馈出一些问题。用人单位反映的普遍问题是: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时间较长,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后一问题尤为突出和普遍。毕业生反映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心理问题,不知道如何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去分析解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我国既有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下问题:

  1.定位不明确,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极大提升,但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人的心理失衡现象日益普遍。因此,社会需要既具有心理学理论知识,又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但是,由于对应用心理专业认识有偏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没有体现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由此确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基础学科课程比例较大,应用学科课程比例偏小,且课程所涵盖的社会领域较少。在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早期,应用性学科课程设置零散,缺乏系统性,与教育领域相关的心理学课程较多,也有少数临床心理学方向的相关课程,但工业组织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向的课程则较少。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重视理论知识讲解,欠缺实践教学环节,忽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结构不完整,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薄弱,步入社会后难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职业需求,难以应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缺少针对性,没有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

  1992年,国家教委调整高校专业时,将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应用心理学是相对于基础心理学而言的,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应用心理学重视实践,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个人和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社会中的众多领域,如教育、医学、工业、商业、司法、军事等诸多领域,其服务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

  社会各个领域的分工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特点亦不同,对人才需求也独具特色。应用心理学专业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适应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就要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均不同程度地提及要为各个领域输送心理学人才,但都较为笼统,缺少对专业领域的针对性。也较少依据不同领域对人才知识架构的不同要求,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具体规定。建立在此培养目标基础之上的课程内容庞杂、零散,难以形成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难以纵向延伸,学生学习的课程虽然面面俱到,但是难以在学习期间形成完整的、明晰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框架,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学应用领域样样通,但样样不精。学生掌握的应用性心理学知识零散、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当面对现实问题时就难以给出专业的逻辑解释,难以独立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