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探索中学英教育论文(3)

时间:2021-08-31

  3、反馈调控,引导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提问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是所谓的优等生。这样子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每次教师提出问题时,因为想到自己肯定不会被提问到的差等生们,就不会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或许自卑或许真的不懂,可是他们已经麻木不仁了,不善于思考是他们养成的习惯,而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教师的某种行为,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不管是优等生、差等生、还是困惑生他们的意见都要一样受到尊重和评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不能特别冷落某些学生,或照顾某些学生,因为这样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不易于某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恰当的反馈不仅能让学生得知自己的表现,也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1](P29)

  引导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概括整理有以下几点:

  第一、求同求异。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二、开发想象能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打破思维定势。定势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就是先对不同的问题用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富有创造性。

  第四、运用反向思维。反向思维就是抛开教材提供的条件和思路方向,展开思考和想象。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反向思维,培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新时代英语教学有着新的任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言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已经是国内外英语教学界的共识。”[12](P89)现代英语教学的侧重于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不仅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英语初学者的要求。以下是对该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口语练习方面

  教师不再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题目中所给的clues去编对话、套框架,而是让他们就此话题(topic)畅所欲言。通常的做法是教师确定话题范围,然后学生做几分钟的准备,之后自愿上台来做。这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做法,远比一个教师点名“逼”着学生“编”要有更大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由思维和表达的空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扮演一个“listener”的角色,同时对他们的真情流露和精彩的表达给予鼓励和评价。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个人关系更加贴近,对同学的了解更加深入。

  2、词汇教学方面

  根据词汇量和词汇在课文内容中的出现情况,教师一般要采用集中教学,即利用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间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要求他们做“临时老师”。课前自己查字典,课上依据自己的设计,给同学进行讲解,要求他们尽可能从习得的途径多层面地讲解,如意义、用法结构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亲自讲解,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对一些重点的词汇,要求他们讨论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只是收集同学们在讲解过程中的重大错误,统一进行纠正,并对未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另外,还可以就某个词,尽量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申出它的其它意思,或在不同场合将代表不同的意思。

  3、课文讲解方面

  为了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章节的学习开始之时,就对课文进行预习,并把不懂的或认为是难点的地方划出来。上课时,先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解决。然后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派个代表传递给教师,教师在下课前的一些时间,用于回答学生还没弄懂的问题。在这个“发现问题—讨论—讲解—再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了思维主动活动状态,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教师在最后解答问题时应当再次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努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创造思维、大胆实践的学习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体现“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理念,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总 结

  以“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经验自主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手段,以体验课堂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拓展学习和运用渠道。“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智贤等.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5—36页。

  [2]卢正之.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0页。

  [3]钟启泉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02页。

  [4]王宇.影响外语课堂互动的隐性因素.外语学刊.(J).2005年,第6期(总第127期) :第71 页。

  [5]陈泼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4页。

  [6]张天宝.新课程与课程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8-89页。

  [7]袁振国.课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

  [8]同[5].第137页。

  [9]同[5].第84页。

  [10]戴茜红.构建创造性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教育导刊.2005年,第2期:第35页。

  [11] 洪珍.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第7卷(第5期):第29页。

  [12]赵晓红.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期):第89页。

【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探索中学英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高师学生主体参与式心理素质教育探索论文

2.中学主体参与教学反思

3.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报告

4.注重主体参与培养创新能力的论文

5.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6.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7.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论文

8.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