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IMF的合作关系论文(3)

时间:2021-08-31

  若干看法与评论

  综观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到,IMF在向受援国尤其是经济转轨国家提供贷款时所一贯注重的经济稳定条件和金融基础条件,如要求恢复并保持宏观经济平衡,开放市场并实行贸易自由化,实行紧缩的财政与货币信贷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等,都毫无例外地作为俄罗斯获取贷款所必须遵守或达到的条件,甚至这些条件更为苛刻。但出于经济转轨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俄罗斯只得委曲求全甚或不惜付出代价特别是容忍经济主权受到干涉来争取IMF的贷款。另—方面,IMF对俄罗斯的援助也常常是口惠而实不至,其向俄罗斯承诺的贷款时常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兑现。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关系就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发展的。综合本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基本看法:

  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具的“药方”对于稳定债务国的经济和货币金融状况并非总是有效。正如俄罗斯总统经济问题顾问伊拉里奥诺夫指出的:“的确,当民族政府自身做它们认为自己需要做的事,而IMF的作用仅限于顾问级的咨询和协商时,通常能得到很多结果。而当—个政府听信了IMF的错误建议时,规划和纲领时常会出大问题。”事实的确如此。IMF与俄政府共同制定的经济纲领,在实施经济转轨战略措施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缺陷。为使俄罗斯尽快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迅速融入金融自由化进程,该经济纲领规定的国际经济关系和货币金融关系的自由化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稳定速度。其直接后果是造成资本外逃并使俄经济出现美元化趋势。不仅如此,IMF还试图通过降低关税、实行国际货币和信贷关系的自由化来加速振兴俄罗斯经济,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就连促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俄罗斯进一步开放市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第二,尽管出现上述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与俄罗斯的合作与往来中仍然既喜欢对俄指手画脚,又常常提出和附加苛刻条件。2001年2月,俄罗斯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无果而

  终,就是因为后者提出的贷款前提是俄罗斯必须按照西方的要求改革银行、税收和自然垄断部门,必须修改预算以保证偿还债务。直至2002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认为俄罗斯“还有许多方面尚未排上改革日程,而且能否贯彻落实这些改革都将面临重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与IMF的关系还时常受到巴黎俱乐部的制约。IMF对外联络司司长曾直言不讳地声称,只有巴黎俱乐部认定与俄罗斯进行“建设性谈判”这一事实,俄罗斯才有可能获得IMF的贷款。这实际上等于宣布,IMF是否对俄给以贷款,既要取决于作为IMF主要出资国的美国,也要取决于巴黎俱乐部尤其是该俱乐部中作为俄罗斯主要债权国的德国。德国财长甚至威胁道,如果俄罗斯不能足额支付自己的.债务,德国就要放弃俄罗斯与七国首脑的会晤。鉴于此,俄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声明,俄罗斯政府打算提前向巴黎俱乐部偿还—部分债务。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也指出,可以用国家预算资金来偿还巴黎俱乐部的债务。

  第三,俄罗斯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正逐渐从被动走向主动,使这种关系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方面,俄一改以往的做法,已经敢于拒绝IMF对其提供贷款时所附加的政治经济条件,从而改变时常受钳制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又开始主动提前偿还IMF贷款,以积极发展同该组织的建设性合作关系。而且,仅提前支付27亿美元的贷款,就能够保证节约8000--9000万美元的利息。另—方面,俄罗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依赖性也正在逐步减少。例如,俄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已不再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的因素考虑在内。而且俄罗斯今后将不会被迫与IMF共同制定本国的经济计划。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必要的合作,正如库德林指出的,俄罗斯和IMF还准备共同预测俄未来三年的经济发展,如果俄罗斯认为有必要,这种预测也可以转换成为实际经济计划。而且一旦由于外部因素引起俄经济形势恶化时,仍需要IMF的支持。今后IMF对俄的间接控制,主要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的第四款,根据经常协商的情况来公布对俄的经济观察结果并做出相关结论。当然,这些公布的结果和结论会影响甚至左右外国投资者的行为,影响外国资本流入或流出俄罗斯。还应当指出,俄罗斯在与IMF的关系中不断争取主动且逐渐减弱对其依赖性,还表现为努力争取不再成为其债务人。这些做法不但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民族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并为继续进行改革和经济转轨奠定基础。

  第四,俄罗斯之所以决定提前偿还IMF贷款和巴黎俱乐部的部分债务,一是迫于它们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它们在对俄提供援助问题上态度的改变,二是俄罗斯外债重组取得一定进展,三是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和货币金融状况相对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偿债的条件。2000年和2001年俄经济增长迅速,GDP分别增长了9%和5%。而且联邦财政收入增加并出现较大盈余,国际收支平衡。2000年俄罗斯对外贸易顺差为607亿美元,大大超过1999年361亿美元的水平,2001年对外贸易顺差也达到496亿美元。连续几年的外贸顺差使俄央行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这些外汇储备不仅提高了国家的支付能力,而且也能够防止卢布市场汇率产生剧烈波动。上述因素是促成俄罗斯政府决定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到期的27亿美元贷款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重要基础,从而能够减轻2003年偿债高峰的压力和消极影响。

  第五,俄罗斯认为,美国以及巴黎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德国对IMF信贷政策的影响和左右,是造成IMF对俄缺少建设性态度的重要原因,这在俄罗斯与IMF双方于2000—2001年的谈判中表现尤为明显。基于此,俄于2001年调整了与IMF的信贷关系,决定不接受其贷款,IMF也停止向俄罗斯发放信贷资金。与此同时,巴黎俱乐部也拒绝2001年对俄外债进行重组。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黎俱乐部的这些做法—方面对俄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又促使俄罗斯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大力增加外汇储备。而增加外汇储备就必须加大出口力度,从而又促进了出口的发展。总之,与IMF关系的起伏和波折迫使俄罗斯更加努力寻求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和实行经济转轨的途径。  第六,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大出资国,因而在该组织中拥有决策权和重要发言权,左右着政策的制定。从一定意义上说,IMF的意志和政策取向受美国因素的影响很大。这一点在IMF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中有比较明显反映。美国一直试图通过IMF的援助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俄罗斯及其经济转轨。如前所述,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美国在IMF对俄提供226亿美元援助贷款问题上出尔反尔,最终导致这项援助计划搁浅,就充分反映出美国出于其自身战略考虑而对俄罗斯经济和经济转轨的控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推进全球金融稳定的“超国家机构”,其作用和功能日益显著。它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经济转轨国家提供的贷款是所有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中最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经济转轨和保持经济稳定提供了必要支持。虽然俄罗斯对IMF的这种支持要付出牺牲部分国家经济主权代价,但俄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做出了与IMF合作的选择。可以预见,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合作关系今后仍会在矛盾、摩擦与协调中不断得到发展。

【俄罗斯与IMF的合作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1.论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论文

2.解除合作关系的协议书

3.形容合作关系的词语

4.终止合作关系协议书

5.IMF看好全球经济前景的英语美文

6.谈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论文

7.浅谈俄罗斯高校钢琴教学论文

8.俄罗斯的茶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