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旅游方式文化变革研究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一)开发苏州新型旅游产品

  1.名人文化游。“文化游”前冠以“名人”二字就是强调以名人文化资源为目标的旅游活动。苏州历史悠久,名流辈出,他们留下了许多著述、遗址、故居、文物,这都是“名人文化游”的资源,以此为线索,推出系列旅游产品,创造独特的名人文化游品牌。

  2.苏州水景游。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有2万多条河道、3百多个湖泊、4/5面积的太湖,其中,京杭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小桥流水是古城的名片之一……众多水景资源是推出水上旅游产品的有利条件。应借鉴国内外水景旅游产品的特色与经验,开发本土的水景游产品。

  3.生态山水游。苏州是水城,更有丰富的山脉资源,尤其西、南郊外依山而建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吴(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有如天然氧吧,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适合开发“生态山水游”项目。

  4.太湖景观游。太湖4/5面积属于苏州,但目前的旅游开发率并不高,影响不及“无锡太湖”,苏州的太湖旅游资源远比无锡的要丰富、有内涵得多。这里有渔洋山、穹窿山、凤凰山和杨梅山等自然山体,有东山岛上的雕花楼、雨花胜境、启园、紫金庵、陆巷古村,有西山岛上的缥缈峰、明月湾古村、石公山、林屋洞、包山寺、古樟园等景点,还有太湖中的三山岛等,烟波、岛屿、湖水、山峰、大桥以及古村民居共同构成了一幅山水长卷。苏州应将独特的太湖资源整合成不同的景观游项目。

  5.姑苏美食游。姑苏美食,天下闻名。苏帮菜独具江南风味,松鼠鳜鱼、响油鳝糊、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等享誉全国;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卤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西瓜子、虾籽酱油、枣泥麻饼等令人赞不绝口,此外还有时令水鲜、四季瓜果、苏州船菜……而老字号苏式餐饮名店“松鹤楼”“得月楼”“朱鸿兴”等更是深受百姓喜爱。苏州完全可以利用美食优势,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

  6.美容健康游。这是一种“小众化”旅游。苏州人历来注重养生,中医养生全国闻名,每年都举办“膏方节”。开发具有前瞻意识和前卫理念的时尚旅游产品让游客到来苏州进行美丽和健康升级。

  7.工艺品创作(生产)体验游。苏州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史上曾有22个大类,超过3500个品种,占全国手工艺品的半壁江山,以苏绣、苏扇、苏灯、苏式家具等为代表的“苏作”闻名海内外,[9]292为体验游提供了良好条件。游客可以学习制作桃花坞年画、折扇、苏绣、核雕、文房用具等,还可以参观丝绸厂、食品厂、苏菜馆的生产加工过程,体验苏州的文化魅力。

  8.野外乐宿游。苏州郊外山多水密,植被茂盛,在这里野外宿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可以开发“野外乐宿游”项目,为驴友们在山水间开辟专业的野外住宿场所,打造体验独特的旅游产品。

(二)打造苏州景观新概念

  新型旅游方式张扬个性、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因此,在苏州可以打造“江南水乡”和“苏州雨巷”这两个旅游新景观,满足人们新的旅行意愿,要让“驾车到江南水乡,行走在苏州雨巷”成为流行语,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力。

  1.江南水乡。在人们的印象中,“江南水乡”多指江南古镇,其实它是由茂林修竹、河湖塘浜、小桥帆影、粉墙黛瓦、小镇村庄等元素共同构成的江南村野。苏州曾被网友评选为中国最能代表“江南”的城市之一①,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而近年新建的道路四通八达,很适合自驾游的休闲旅行。打造“江南水乡”景观的意义,一是凸显文化特色,拓展苏州的旅游产业资源,强化苏州“江南水乡”的文化形象;二是借“江南水乡”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和改变苏州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步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发“江南水乡”旅游项目,首先要完善乡村的交通、住宿、停车设施,其次要保持村镇建筑具有江南建筑文化审美意义的“粉墙黛瓦”的视觉特色,第三政府要引导和规范农民经营旅游产业并予以资金扶持和奖励。

  2.苏州雨巷。“雨巷”一词出自戴望舒诗作《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中的“雨巷”是艺术意象,并不特指某一城市,但这种富于美感的江南雨巷在苏州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保留,如平江路、桃花坞大街、山塘街等文化街区,应对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开发“雨巷”资源,就是将苏州古城视作一个大的景观系统,为今后深度开发进行空间架构。开发“苏州雨巷”这一景观资源,需要苏州市民开门迎客,需要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更多小巷居民开办个体旅馆,方便游客住下来,慢慢品味“苏州雨巷”的魅力。

(三)完善苏州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产业是系统工程,要立足全局、统筹考虑才能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虽然苏州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很高,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出版区域分类、景点分类、旅游方式分类的《苏州旅游地图册》。现有的苏州旅游地图是粗放型的,是一种行政区域图,很多景点没有标注,并不具有旅游导向价值。即便作为行政区域图,也没有涵盖各区内容。因此有必要出版一本相对细化的《苏州旅游地图册》,以便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导游。《苏州旅游地图册》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区域分类地图。现在的苏州地图,囊括了全市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六大行政区域。由于地图比例小,道路和景点不完备,无法体现“旅游指南”作用。因此,可出版各区(县市)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地图,为市民乘车和游客旅行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是景点分类地图。苏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遍布城乡,涵盖古今。《苏州文化概论》描述,苏州目前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7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0处控制保护建筑群落,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5个历史街区,观前、十全街、枫桥3个历史风貌地区,30余个旧街巷历史地段,70座古桥梁,22处古驳岸,639口古井,22座古牌坊”[9]121-122,此外还有许多山水名胜、古村古镇、休闲场所、餐饮名店、文化展馆等。这些内容,一张小小的苏州城市地图,无论如何标注不下。因此,按景观分类设计不同的地图,使之真正具备旅游指南作用。三是旅游方式分类地图。新型旅游方式下,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目标、行程与出行方式各异,各有所需,自驾游者,可能就想在乡村住几天;体验游者,可能就想参加一项民俗活动;踏青游者,可能就想到野外去欣赏满目青绿;生态游者,可能就想在瓜果丰收的季节尽兴采摘,等等,一张苏州地图不可能满足所有需要。因此,依据现有旅游资源,尽量为不同游客设计、提供不同的旅游行程地图,使旅游服务更加人性化。

  2.建设苏州(江南)土特产工艺品大卖场。在旅游要素中,“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苏州是一座消费城市,生活消费品质量很高,囊括了吃、穿、玩、用、赏各个方面,如苏式菜肴、糕点蜜饯、丝绸缂丝、苏绣苏扇、中药补品、书法绘画、金银玉器、红木家具、文房用具、婚纱礼品等。游客来苏州旅游,都有购物馈赠亲友的愿望,但由于商家分散经营,游客时间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买齐这些商品。因此,建议在苏州山水景区腹地(如穹窿山风景区、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平山景区等),新建“苏州(江南)土特产工艺品大卖场”—可以起名“天堂苏州”,专门销售江南的土特产和工艺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天堂苏州”应该是一个综合商业体:1.既营销商品,也展示工艺品生产制作过程;2.开设苏州著名餐饮的分店,如“松鹤楼”“得月楼”“朱鸿兴”“东吴面馆”“石家饭店”“绿杨馄饨”“藏书羊肉”“黄天源”等;

  3.提供苏州及江南地区的艺术表演,如评弹、苏剧、昆曲和江浙沪一带的地方戏曲。3.研发先进的数字化智能“旅游通”。苏州2007年就研发出了借助手机平台的“旅游通”软件,但功能仅限于各种旅游信息的查询。新一代“旅游通”应当成为游客的“手中导游”和旅游智囊。应有如下主要功能:一是景观和道路导航。功能类似GPS,不但能导航景点,通过不留死角的程序设计,还可以导引游客找到景点内部的路径、建筑、花园、洗手间、进出口等,变“导航”为真正的“导游”。二是双语翻译和方言翻译,即中外文翻译与普通话和苏州方言互译。苏州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海内外游客日益增多,苏州“旅游通”理应考虑这一情况,为广大游客提供语言帮助。三是为游客规划简单的行程。苏州的景点多如牛毛,通过向“旅游通”输入游客信息:人数、时间、动机、目标、方式等,为游客提供行程方案。(四)拓展苏州旅游文化内涵

  苏州是历史名城和文化重镇,人们到苏州旅游,应当看到文化风景。建议新建“苏州旅游文化书店”,专门销售有史以来“写苏州的书”和“苏州人写的书”,使之成为游客来苏州必看的一个文化景观。其作用有三:一是展示苏州城市的文化形象,二是扩大苏州旅游的文化影响,三是独创苏州旅游产品的文化品牌。“苏州旅游文化书店”既是旅游景观,也是苏州文化的集散地,各种文化成果(图书)汇集于此,再通过游客传播各地,使苏州文化形象随着图书的旅行扩大影响。“苏州旅游文化书店”应办成半公益实体(类似博物馆和文化馆),主要功能是传播苏州文化。包含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实体书店,用于售书;第二是文化书馆,收藏图书;第三是文化展厅,陈列典籍与名著;第四是文化讲堂,邀请作者和相关专家学者交流、传播苏州文化。总之,“苏州旅游文化书店”可发挥书店、图书馆及文化展示、交流、研究的作用,最终成为苏州旅游的一个文化品牌。

  目前苏州的旅游产业,仍属于传统的“粗放型”,旅游创收对“遗产”的依赖性较大。面对新型旅游方式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苏州旅游业要实现飞跃式发展,必须推动旅游文化的整体变革:一是树立“大景观”理念。苏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遗存众多,自然风光优美,但仅有这些还不够,需将整个苏州城乡都当作旅游景点来开发,才能满足新型旅游主体的需求。二是变革传统产业理念。旅游业不能只靠“游”景点盈利,要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的产业体系,游客才会依依不舍。三是政府统筹协调。旅游业只能解决“游”的问题,其他旅游要素的协调发展要靠政府的政策协调和资金推动。四是培养开放的市民性格。苏州市民生活富裕“重安逸”,缺少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9]53很少开办家庭旅馆,将影响“江南水乡”和“苏州雨巷”的吸引力,要改变这一传统性格,创造更积极的旅游环境。苏州旅游业的变革和发展,不仅仅是产业内部的事,也涉及城市发展与文化转型,只有综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苏州旅游文化的变革。

【新型旅游方式文化变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小议学习方式的新变革论文

2.中职学生行为方式研究论文

3.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研究论文

4.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5.园林意境及旅游文化的结合研究的论文

6.犹太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研究论文

7.新课改下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论文

8.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