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领域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语文领域教学的论文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也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开掘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开拓课堂教学新领域的起点。语文教师首先要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看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它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进行开发和重塑,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方式。它要求教育者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进行有序的组合和重构,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不同。它注重基础性教育,强调发展功能,注重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无视人的身心发展个性,教育过分僵化、统一,分数至上;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实施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主张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应试教育强调的是能否升学,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素质教育则以适应社会需要、人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立足未来发展。二者在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有本质区别。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强调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提高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全面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层次性;注重学生做人的基础,又是强国富民的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终生教育;要求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当地经济;保证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面获得成功;在个人发展教育实施过程各自协调一致。

  根据以上特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别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尽可能的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二、建立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系

  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教学计划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建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可以纠正应试教育目标的局限性,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真正的把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具体化,通过分步实施若干个子目标,最终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总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分别建立各阶段的训练目标,确定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辩证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艺鉴赏水平。语文教学点多面广,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困难。如果教学没有目标,就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并实施与语文教学相适应的目标体系。

  语文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同时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多层次的。根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要求,一般可划分为总目标、高中阶段目标,初中阶段目标,一学年目标、一册书的目标、一个单元的目标、一篇课文的目标、一个课时的.目标。各个目标之间紧密相联。依据目标的层次,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把听说读写的目标具体化。例如,把三年初中听话训练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个阶段:一年级:

  (1)专注的听话习惯

  (2)在听讲中作记录

  (3)在听讲中分析、归纳

  (4)在听讲中作联想与想象ザ年级:

  (5)在听讲中辨析与判断

  (6)在听讲中推理

  (7)在听讲中整理感想

  (8)在听讲中捕捉信息

  (9)在听讲中培养提炼能力ト年级:

  (10)在听讲中激发想象力

  (11)在听讲中培养求异能力

  (12)在听讲中发挥创造能力ト缓笠谰莞鹘锥文勘昃咛宸纸獾娇翁媒萄е小V挥姓庋,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全面深刻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推动素质教育。

三、挖掘教材,寻找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教材几经改革,已逐步走向科学化、多样化,教学内容也贴近生活,偏重实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来充分体现,具体实施。ド钭杲滩摹⒘纺诠φ馐怯镂慕淌λ刂手械幕本要素。一篇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写作意图,课文的字、词、句,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课文注释,思考与练习,插图,附录资料,作者文献等等,老师在全面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准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充分认识教材的认知价值、情感价值、发展价值、然后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寻找教学的结合点,找准教学突破口。ピ诰咛宓目挝慕萄е校有的文章可以抓审题,揭思路,如《任1弼时同志二三事》;有的可以抓结构、理思路如《荔枝蜜》;有的可以展示形象,挖掘主旨,如《桂林山水歌》等等。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挖掘精髓,找准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来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四、搞活充实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人作为人而不作为工具的发展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的教育。作为人的发展,是知识、能力、态度、价值协同发展的过程,不能错误地认为知识获得就等同于能力形成、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