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31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

  一、分析造成当前我国初中资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当前社会大环境以及时代的变迁.社会逐渐发展,学生容易受到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他们心理特点逐渐成熟,但是,缺乏辨别外界诱惑的能力.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没有形成,因此,社会上各种不良事件,都会给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伴随当前社会经济不断深入,社会上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初中学生的心理.将初中学生的心理严重扭曲.当前社会的传播手段不断增强,各种传播媒介,例如,书籍和互联网、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介等.伴随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介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互联网对于初中资优生的不良影响具体包括:对初中资优生形成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占据初中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阻碍初中资优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二)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模式发生改变.一定时期内,我国众多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大部分,因此,家庭中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给孩子的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非常差,难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同学不能良好相处.众多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在子女身边,进而造成学生性格冷漠、孤僻、多疑、抑郁等.家庭生活中,父母关系不和谐也是造成初中资优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安全感,进而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有的家长对于初中资优生的成绩过分重视,在生活中父母和子女缺乏有效的交流.使子女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以及初中资优生觉得生活没有趣味.

二、针对初中资优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采取的游戏措施

  (一)把数学教学目标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培养.数学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实际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把数学教学任务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把数学教学过程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将自身心理健康素质有所提高.教师要将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所了解,教学活动中,逐渐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

  (四)把数学教学评价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产生在本学期的期末,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大大挫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评价,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评价,尽可能的符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使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健康的、阳光的向前发展.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大,众多初中资优生既学习成绩好,又聪明听话.初中资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情绪非常稳定,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问题具有创造性,个性鲜明;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但是,正是初中资优生力求完美的性格,自尊心非常强,对于学习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初中资优生不能容忍挫败感,不能忍受他人的无视行为.因此,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于初中资优生要更多一点关爱,更多一点关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使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

  摘 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要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它的精髓之处学校教育似乎永远也替代不了。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 厌学 家庭教育 心理成因 对策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 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学拼音颂古诗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学……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好。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有些父母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对他们没有较高的期望得过且过不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准备刻苦学习。而孩子在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要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学习主动性渐渐厌烦学习。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3.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 让其自由发展 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 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 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5.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 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6.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在我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好几个这种情况的学生。如小阳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名存实亡母亲另住别处 父亲每天深夜才回家两个大人都不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于是小阳每天回家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 根苗茁壮 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1.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 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2.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 与孩子共同学习 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首先要持续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父母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3.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要让孩 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要讲究引导方法这样不良行为才能得以纠正。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平时也尽可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参考文献

  1赖志奎主编.现代教育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6.

  2缪仁贤.21 世纪家庭教育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3顾晓鸣.五大现代家庭教育观理念与现实冲突.

  4黄荣光.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5梅明平.如何实现父母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6中学生家庭教育.杭州第一家庭教育网.

  7武汉晨.家长应变尊卑式管教为平辈式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