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逻辑与文化论文(3)

时间:2021-08-31

  (四)文化范式的应用之二—中国逻辑传统的新探索

  在世界逻辑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希腊逻辑、印度逻辑以及中国逻辑。

  先秦时期,推理、论证己经被作为特定对象加以研究。这一时期的学者研究了立辞,即用理由去确立命题得以成立的推理、论证过程;分析了立辞过程的组成要素,考察了这些要素的一般形式—名、辞、说;总结了中国古代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并用“推类”加以称谓;”确立了”故、理、类”和”以类取,以类予”等推理论证的基本范畴与准财,。”十分明显,这种研究己不同于实际思维中推理论证的具体应用,而是以这种应用为基础对推理论证一般过程的组成、依据、准则等做出的概况和总结。其成果是关于推理论证的学问,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说。

  推类是以类同为依据的推理。对于类同,提出了“有以同,类同也”的说明。《经说下》则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类不同”即异类的 “简言之,只有特有属性(“偏有,偏无有”的属性)上的同和异,才能判定事物的类同与不类;非特有属性(“偏有,偏无有”的属性)上的同和异,不能判定事物的类同和不类。由此可以说,推类依据的类同,是共同具有某些特有属性的同类事物间的关系。辞“以类行”,和“以类取,以类予”,不仅指明了推类的依据是类同,同时也说明了推类的一般程息”这就是以类同为依据选取理由,再以类同为据从理由推出结论,成立所要论证的命题。推类具有类比推理的性质,即推类是以两个或者两种事物共同具有某些类同属性为依据,推出它们共同具有其它属性的推理;推类的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只具有或然'比《小取》篇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推类方式:辟、件、援、推。对于推类正误的判定,离不开推类所言说的事理内容,受到言说者追求的现实目标的制约。

  (五)文化范式的合理性思考—逻辑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崔清田教授指出,这是一个在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的课题。文化,就广义而言,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及由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不 “逻辑,指逻辑学,一门研究推理的学问,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或要素。逻辑与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逻辑在内的诸文化要素,是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文化的发展、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作为文化组成要素的逻辑,只有在系统和整体中才能获得生成和发展的依据,显示其意义。文化和逻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离开这种关系,二者的存在将失去前提,对二者的理解和说明将发生困难。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使得逻辑既有共同J险,又有特殊性。逻辑的共同性是指,“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运用的推理均有共同的组成、共同的特征、共同的基本类型和共同的原则。同时,这些共同方面也构成了不同逻辑理论或思想的共同基本内容。共同的组成是指,推理都是由命题构成的,而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与之相应,有关词项、命题和推理的理论就成了逻辑学的共同内容。共同的特征是指,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是以一个或者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得出另外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共同的基本类型是指,尽管对于推理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但“这些类型的推理普遍地存在于东、西方各民族人民的实际思维中,也被不同程度地反映于不同的逻辑理论或思想中”。共同的原则是指,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全人类都要遵守的推理原则,不会因为地域、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另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逻辑理论或思想,也都反映和概括了这几条规律。

  逻辑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推理论说活动,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求进行热“社会需求的状况,就会影响到推理论说的状况;前者的不同,就会带来后者的差异。第二,推理的表现方式不同。这是指,相同类型的推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特征不完全相同;推理具有规范论式的状态不同。第三,逻辑的水平及演化历程不同。

  在《关于张东荪的“逻辑与文化”》一文中,崔清田教授有这样一段分析:““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问题,实质上是逻辑同所属文化系统以及系统中其他要素间的关系。作为要素的逻辑学必定会受到所属文化系统的整体特征和需求,以及这一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影响。这一表述,可以视为崔清田教授关于中国逻辑研究中文化范式主张的另外一个版本。

【探究逻辑与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1.探究心理逻辑论文

2.档案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3.茶文化体育文化创新探究论文

4.浅谈藏族逻辑文化的特征论文

5.大学教学管理回归文化的逻辑论文

6.数字逻辑课程论文

7.文化语用预设下《黑氏》乡土文化的翻译探究论文

8.我国职教集团社会学文化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