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论文(2)

时间:2021-08-31

  3.2 专业特色的凝练

  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个性和明显优势,具体体现在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诸多方面,是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特色应归结为:专业设计的功能性、专业结构的浓缩性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不是解放军传统的大后勤专业,没有严密的专业体系和系统的专业结构,只是按照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的后勤岗位及需求,进行功能化的筛选和优化组合,是结构浓缩性的专业,而且培养目标指向性强,群体特殊。   3.3 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选择与搭配决定着学员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的课程选择与搭配,过多的是解放军及地方现有专业课程的“拼盘”式组合,实施“拿来主义”,缺乏公安现役部队及海警部队本身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在保证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同时,注重体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强调培养学员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突出对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后勤岗位技术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培养,重视专项技能的培训。在课程体系上注重共同科目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既体现边、消、警及海警部队的通用技能知识,又体现后勤岗位上扎实的业务能力,充实教学内容、建立现代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多层次或多维系统的互动过程、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重视对教学实践基地的投资或建设等。

  3.4 培养模式的打造

  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对部队的贡献程度,而人才培养的模式又直接决定了学员的素质和技能。要解决人才供需结构配置的错位现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探索“3+1”或“2+1+X”等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在教学思想观念更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和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3.5 知识能力的提升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对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起着先决和导向作用。

  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让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部队后勤管理领域所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因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教育、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培养全面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突出培养的阶段性,注重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本科人才培养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成为摆在该专业建设和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具体的知识结构如下:一是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大部分体现在大一及大二的课程之中。包括语文、外语、数学、计算机技术、哲学、文学艺术及思想品德等,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二是军事基础知识。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的军事院校,军事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如,军事战略思想、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组织指挥、警务实战技能等,都必须有一定地了解和掌握,这是区别于地方院校的知识种类。三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知识结构中的主干,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是学员4年学习中的核心课程,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基本原理、后勤业务知识、财政金融、会计、被装管理、营房管理、建筑构造、装备管理等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深浅直接体现了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四是法律法规知识。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培养的人才面向公安现役部队,公安又是具有执法职能的部门。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必须体现出与公安执法相适应的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刑事诉讼、社区警务、讯问学、治安群众工作、安全防范、治安案件查处及国际法、海洋法等知识,都应有初步的了解的基本认知。

  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这都是围绕能力讲的,具体包括4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这个基础上,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院校和部队后勤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后勤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有:一是学习能力。本科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习仅仅停留在以前的靠教学传授,课后的辅导,要加强学习力的培养,要会学习、善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善于挖掘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把自学作为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二是科研能力。科研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对于学员同样重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索活动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学员不能沦为纯粹的“存储器”对象,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互动多交流,与教师一道进行合作式探索,利用论文写作、实践研究增强科研能力。  4 结语

  在管理科学专业的构建上,不仅要注重体系建设,还要关心怎样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不能简单的成为知识吸收器。要在综合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有别于他人独特的、新颖的新技能和新成果能力。不论是社会还是部队,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因为从本质上讲,没有创新性,就谈不上是人才,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普通劳动者,都必须在工作中表现出创造性,从而取得突出的成绩。这也是该专业建设和科学办学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叶怀凡.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5-78.

  [2]闫丽霞,王振华.论区域资源与地方高校的特色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3):118-119.

  [3]陈嘉.高校发展中的科学定位与同质化[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2(17):2.

【管理科学与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1.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2.最新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3.管理科学与工程求职简历范本

4.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环保论文:LED论文

6.环保论文LED论文

7.论文:今论文人相轻

8.科学小论文获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