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的受众媒介素养实证论文

时间:2021-08-31

碎片化阅读的受众媒介素养实证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碎片化阅读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影响,从而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碎片化阅读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依据。文章调整了对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区分了为不同目的和以不同方式进行的碎片化阅读对培育媒介素养的不同影响,探讨了碎片化阅读的互动性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经常进行碎片化阅读可以提高媒介素养,但要注意阅读的目的和方式,并且应更重视阅读目的;其次,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应积极参与互动,但要谨慎对待网络上的各种言论。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媒介素养;新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阅读的载体出现了巨大变革,新出现的电子阅读载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由于人们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以及各种碎片化阅读平台的建立,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电子阅读发展的一种趋势以及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碎片化阅读环境下,人们的媒介素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旨在探究碎片化阅读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影响,并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碎片化阅读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依据。

一、理论综述

  (一)关于碎片化阅读

  1。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回顾早期文献,可以发现:“‘碎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研究中,其本义是完整的东西被破碎成诸多零片。”[1]而目前对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大致都强调其阅读载体、阅读平台以及阅读时间,如:“碎片化阅读,是指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依赖于对互联网的使用,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对微博、微信等内容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2]但本文认为新媒体下的碎片化阅读的根本特点不仅是接受信息的碎片化、阅读时间的碎片化或者阅读的非体系化,因为在传统阅读中,报纸、杂志中的短篇文章同样可以具有这几个特点。而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阅读载体和阅读平台的不同,新的阅读载体和阅读平台为个人传播信息提供了条件,使得“在社会媒体化时代,受众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内容的一种生产者”[3],而“新媒体环境中的阅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互动性”[4],所以新媒体下的碎片化阅读并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它还包括了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在碎片化阅读平台上反馈信息、评论、转发等一系列互动行为,因为这种互动行为的内容可能会成为其他人阅读的内容,而读者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能会受到互动行为的影响,所以,本文认为这种互动行为是碎片化阅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定义中体现。因此,本文对新媒体下碎片化阅读的定义是:新媒体下的碎片化阅读是指利用碎片时间,依赖于对互联网的使用,并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微博、微信等阅读平台中的零碎的内容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后在阅读平台上进行的一系列互动行为。为了简便,下文用“碎片化阅读”代指“新媒体下的碎片化阅读”。2。碎片化阅读的分类碎片化阅读由于阅读平台的不同、阅读内容的不同、阅读载体的不同等,会有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而基于阅读学的相关理论,本文根据进行碎片化阅读的目的不同,将碎片化阅读分成类:休闲娱乐型、专题研究型、学习积累型、把握热点型。具体内容如下:休闲娱乐型指为了娱乐身心、打发时间而进行的碎片化阅读;专题研究型指为了获取某个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碎片化阅读;学习积累型指以学习、积累知识为目的,但又没有特定目标信息的碎片化阅读;把握热点型指为了了解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和亲朋好友的动态而进行的碎片化阅读。这四个方面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在同一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相交而一些较特殊的情况如:审美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本文不做讨论。3。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曾祥芹等人曾在《阅读学原理》中指出“阅读的方式主要有:默读和朗读、精读和略读、全读和跳读、慢读和快读、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等。”[5]本文根据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并结合本次研究的需要,主要研究的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有:精读、略读、全读、跳读。精读指的是逐字逐句仔细地阅读,略读指的是快速地扫描式阅读,全读指的是全文阅读,跳读指的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二)关于媒介素养

  1。媒介素养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也没有达成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介素养的内涵十分广泛,涉及到了许多领域,新媒体下的媒介素养也与传统的媒介素养有所不同。本文采用王莲华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辩的反应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6]2。媒介素养的结构彭兰认为“媒介素养有三种,分别为公众媒介素养、传媒业者媒介素养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媒介素养”。[7]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公众的媒介素养,公众的媒介素养又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和社会参与素养”[8]。而在信息传播中,信息的生产与消费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具有基础性地位,且这两方面与媒介素养的定义相关性较大,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指的是公众筛选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内容、判断信息质量以及对信息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能力。信息生产素养指的是公众负责任地发布信息和负责任地进行信息再传播的能力。

二、假设提出

  基于上文对碎片化阅读和媒介素养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进行碎片化阅读的目的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H2: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H3:进行碎片化阅读时与他人的互动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