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的艺体类学生英语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从本质上来说, 英语教学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传播者, 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学生是传播接受者, 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者。教师和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履行自己的责任, 双方共同努力改善现状, 才能切实提高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传播的多重循环模式; 教师; 艺体类学生;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学习;

一、传播学及传播的多种循环模式

  90年代, 克雷宾多夫 (Klaus Krippendorff) 提出了传播的多重循环模式。他的理论框架将行动主体的反思性监控和社会实践的概念引入传播控制过程, 认为人们总是在其认知能力的连续性中控制其理解的, 从接受传播信息到知识理解的建构便在一个反思性的循环中进行。由此, 传播理论的重心, 从对信息的正确编码解码, 转向由主体反思性牵引的动态的认知结构[1]。

  传播学中的多重循环模式将传播与反思相结合, 指出传播过程是传播与反思相结合的循环过程, 是在传播主体的反思性的驱动下进行的多维度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传播者和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中的双主体, 他们的认知反思能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影响到传播效果的成败。而英语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 所以将该模式中的反思性理念引入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与学的实践中, 把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学习同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和实践相结合, 分析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反思交流过程, 有助于艺体类学生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教师在教学传播实践中“教”的反思

  教师处于课堂教学传播活动链条的第一个环节, 是教学活动的发起人, 也是教学内容的发出者。因此, 教师在教学传播活动中的反思不仅决定着教学传播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也决定着教学传播的效果。

(一) 教师角色的反思

  传播学认为, 传播者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 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并表现出特有的行为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审视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合作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既是教学艺术家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批判主义认为教师是适应学生发展变化的变革者。由此可见, 教师的角色是多维的, 在教学过程中被赋予的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教学中不同的教学行为模式。作为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 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别训练, 促进他们更顺利地学习英语。如大多数艺体类学生发音不准确, 任课教师可在每节课前进行简单的语音训练让他们跟读;在一些口语任务中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又难于张口, 这时, 授课教师可选取供他们模仿套用的句型结构让其进行仿说, 为以后的口语交际做准备。惟其如此, 艺体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合作者。同时, 教师也应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情景模仿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了解不同专业及不同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选择不同的教授方式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源, 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反思会影响到整个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因此,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承担的角色, 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 教学传播内容的反思

  传播内容是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要素之一。教师作为教学传播内容的发起人, 在课堂传播中充当教学内容传播源和教学信息“把关人”的双重角色。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 决定内容的取舍。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或补充资料时应了解自己所代班级学生的知识储备, 了解他们的思维特性、情感态度等, 根据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认知水平选取难度适中的单元或章节、或补充与所授内容难度相关的资料, 以免因词汇量过多、信息量过大或难度过大而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艺体类学生授课内容的选择可以结合他们的专业特性, 选取与他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单元内容, 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从而推动英语学习的进程。对授课内容的反思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性更强, 更有针对性, 更有成效。

(三) 教学传播技巧的反思

  传播技巧是传播者为达到某种传播目的, 在加工信息、制作符码、传递信息的实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段。教学传播技巧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及方法。在教学设计环节, 艺体类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建立在其需要与兴趣的基础上, 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职业生涯和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兼顾人文性;听说的能力应得到加强”[3], 教师应以此为目标,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师生互动等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怎样有点有面、有张有弛地推进教学, 以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或方法来讲解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或是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听说技能, 课后布置什么样的任务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活动或任务是否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等。但由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面对不同专业学生, 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不同, 心理需求也不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如注意力集中度、课堂参与度及课堂反应等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使他们保持学习新鲜感, 乐于接受所学内容。事实上, 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学传播技巧的源泉, 而教学传播技巧的反思能够使教师灵活地制定教学策略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实践。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是主观的、有意识的、能动的行为, 并且是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一种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