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下的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1-08-31

创新创业下的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传统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艺术形态。我国为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高校为载体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开始登上舞台。然而,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在补足了传统工艺传承上的相对空缺之余,也存在一定可探讨的问题与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弥补不足,本文试图将创新创业这一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相结合,研究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设立的名师工作室形式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机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传统工艺;人才培养;高校

一、绪论

  所谓传统工艺,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灿烂久远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艺术形态。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工艺,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高校为载体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开始登上舞台,通过现有的文献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进行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组织成立社团为主的传统工艺传承教育;开设全校公选课;结合相关专业学科教学中,创新教学内容;开设相关专业,进行专业教育;以兴趣班的形式展开人才培养。通过多年实践,高校组织的这些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不足之余,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弥补不足,本文试图将创新创业这一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相结合,研究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设立的名师工作室形式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机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

  高校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对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起到了以往靠单一的父子、师徒相授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和规模,也打破了以往传统工艺行业内知识共享的壁垒。中国第一位漆艺博士、工艺大师陈秋荣就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进入大学,否则消失将成为必然的命运。因为艺人考虑更多的是自身或家庭的生存问题,只有在大学,才可能对一项文化进行全面的保存和延伸,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是,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许多学者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下我国传统工艺人才培养遇到的困境,以文献资料结合高校实地调研,当前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传统工艺教育的学科体系尚待健全

  健全的学科体系是高校传统工艺培养人才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师资队伍匮乏,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材建设等问题尤为突出。在师资队伍上,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理论上应该对其实际工艺水平、从事工艺研究的经历都有相应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则主要采用以专任教师为主,同时邀请社会相关传统工艺从业者,相关企业家等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的传统工艺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这种师资队伍存在着专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缺乏对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科学研究,兼职教师缺乏约束机制,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校传统工艺授课内容除了统一要求的文化科目以外,便是传统工艺专业课了。据调查,现阶段高校的传统工艺专业课主要围绕传统工艺的中国工艺简史、造型设计、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基本都是偏于实际应用的理论内容,对培养学生艺术造诣和文化气息的工艺文化、美术文化等课程量安排不足,授课也以理论讲述为主,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造成专业课程多、文化课程少,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的局面,直接制约了高校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法革新上,近几年来高校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传统工艺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尝试。但是,由于传统工艺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它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高校传统工艺教育在提升教学实操性面临着重大挑战。而且,随着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始凸显出来,如何实现传统工艺教学的创新,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教材建设方面,由于我国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几千年来遵循的都是口口相传或面对面授艺的师徒或父子相授的形式,导致传统工艺教育的理论总结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加之现今传统工艺教育学科建设尚未完成,很多理论研究还没有达成共识,直接导致了目前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中教材数量少、种类单一、针对性差。

  (二)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尚待健全

  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包括理念激发、文化熏陶、理论传授、实践操作等诸多环节,它的效果呈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由于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在校四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此许多高校对其人才培养的评价往往受缚于此,停留在传统的考试层面。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评价主要存在三种导向:一是数据导向,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或学分获得作为衡量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二是锦标导向,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成绩作为人才培养能力的体现;三是能力导向,认为素质和能力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指标。这些指标虽然是一定的客观呈现,但是都片面化,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实效性的评价体系来引导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这种实效性的评价体系既要侧重于知识的掌握,也要侧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不仅侧重于在校期间的表现,也要衡量学生毕业之后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发展。

  (三)高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联动系统尚未形成

  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是一个由课程、学生、教师等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社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的,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构建一个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高校与社会联动系统,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传统工艺人才至关重要。即高校在培养传统工艺人才时主动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通过对行业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以及产学对接不断调整和明晰人才培养的标准,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和社会接轨地构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高校标准,而企业、行业专家也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构建高校传统工艺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为传统工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人才。但根据调查,目前由于政策、理念、社会支持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还不顺畅,“九龙治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造成高校培养传统工艺人才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