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随遇而安》读后感5

  今天,我看到了《随遇而安》这本书。

  《随遇而安》说的是孟非“宏伟远大”的励志故事。他叙述的是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深厚感情情,对爷爷及街边的怀念,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及在国内、国外做记者时的所感所想。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感动,甚至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数理化三门还不及100分,他没有考上大学,便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整日双手黑乎乎的全是油墨,到现在他还下意识的害怕自己的手没洗干净,甚至有次出工伤事故差点把一只手赔上。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欣慰的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人生中总会有瓶颈期,总会遇到困难、挫折,总会走坎坷之路,但,这些终将会过去,回想过去,这些反而是你人生中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个阶段就像徐玲老师说的:当你回想起当年最困苦的时刻,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所以我们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岁月给我们的磨砺,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感谢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向前的动力。

  在电视台中孟非也是从一个人人都瞧不起的临时工逐步成为拥有了各种技能的制片人、主持人,他总都是乐观而自信的面对每一个挫折,在当记者四处访问时期他也处处能感受到各个地方的人文及那里人们的真、善、美。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对种种压力。我们要努力调整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持之以恒才能通向成功。孟非前半生的经历就告诉人们这一点:不气馁、不放弃,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你也许会成为下一个孟非。

《随遇而安》读后感6

  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童年重庆到少年南京,从摄像到记者再到编导,制片人,最后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长,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如同一块美玉经过岁月的雕琢,熠熠生辉。

  “随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长,则是他心路历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会我脚踏实地。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再云端跳舞。”云端的风景固然美丽诱人,但贴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状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云端和地面有一个梯子相连,那么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后爬起来才会变得坚强,生命才会精彩。他让我懂得:不能在低处稳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脚踏实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顶峰?

  孟非教会我,“成长”的路上也要放弃某些东西。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时,为前途之计,需要放弃时一定要勇于放弃,这也许也是成长道路上很艰难的一课

  放弃就是在上错车时,及时下来,不然会一错再错;就是在不能成为一块大基石的时候。安心去做一颗默默无献的石子。因为放弃,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会我,成长需要时间。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古有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苏武,终于成就了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今有孟非从平凡无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丽蜕变。从古至今,这一个个“迟到”的风景哪一个不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呢?

  迟开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酿的老酒最纯,晚成的大器最有价值,他们明白,自己是一坛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迟”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需要拼搏,需要懂得舍弃,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长。因为“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随遇而安》读后感7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通过收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认识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潜入深出的机智,内敛式的自嘲和讽刺,让人笑过之后,留下若有所思的份量。虽然只是一档大型服务类生活节目,但他的评论,他的见解,颠覆了主持人以往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寒假闲逛新华书店时,在书店偶遇他的作品——《随遇而安》,就忍不住买了一本。

  在午觉后的阳台上,一个坐垫,一杯茶,一本书,惬意的享受,不仅仅在环境更在意境上。他,1971年出生在重庆;他,像这座英雄的城市一样,鲜明和浓烈。重庆有他12年的美好回忆,那时候他常去长江边捡起鹅卵石打水漂漂,把山上的野草打成绳结拔河,山花烂漫时节满山乱跑。这时他是幸福的,满夜星光、毛毛虫、萤火虫是点缀着他的少年世界。对于孟非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极其宝贵的美好时光,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孟非12岁时,用他的话说,到了“陌生的南京”。南京是他父亲出生的.地方,爷爷奶奶在南京。到了这里之后,他并不快乐,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除了语文、历史等文科科目,其他都一塌糊涂,这注定了孟非的高考必然是失败的。在众人眼里,高考是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的关键步骤,每个高考生都渴望通过高考跨进大学校门。当时参加高考的孟非肯定也怀揣着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当这颗梦想破碎的时候,我想,很少有人像孟非这样坦然接受并毫无抱怨。想想那些因为高考压力而放弃生命的人,还有那些因为高考失败而自暴自弃的人,孟非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胸怀和气魄。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震动,有点励志、有点心酸。因为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

  随遇而安是一种境界,它不仅能适应各种环境,更能在满足的前提下踏踏实实,力求不断进取。有人说,孟非的成功来自偶然,只不过运气好,大家照顾他罢了,我觉得不是。只有那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在逆境中做到随遇而安,并不断进取,能化耻辱为力量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而孟非正是这样,他真正做到了随遇而安。

  这就是真实的孟非,觉得自己的一切经历都是顺理成章,没什么稀奇。无论人生面对怎样的低谷高潮,他都坦然面对,以“淡定从容”的态度和“随遇而安” 的心情去享受。

  随遇而安,风轻云淡,一切似有似无,一切若影若现。只此让

  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快乐的生活,不去计较过去,不去折腾未来,好好的做好现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就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