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随遇而安》读后感

《随遇而安》读后感1

  孟非的时评,往往心怀悲悯,他对社会底层人民有种近乎执着地偏爱,在《孟非读报》中,他不止一次谈到房价、农民工、社会留守儿童等各种社会问题。很多媒体人都是知识分子出生,对这些人缺乏了解,所以当他们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往往带着种自以为是的清高和隔阂。而孟非,却总是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真实地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他面对社会不公时候的愤怒和惋惜,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时评《孟非读报》再次成了节目的收视率最高点。

  看了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孟非的深入是出于了解,而非想当然。高考落榜后的他,跟着朋友闯过深圳,做过各种体力活,回到南京之后,招考进了报社印刷厂,又做了一年多的印刷工。每天同其他工人们挤在一起,睡臭烘烘的行军床,值夜班,浑身黑漆漆脏乎乎,打饭洗澡的时候都被人嫌弃。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工伤,又受到了领导的不公正待遇,孟非也许会一辈子在印刷厂,会实现他成为一个组长或者车间主任的美好愿望,远大理想。

  离开印刷厂之后的孟非,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电视台,成为了一名临时工。记得当年,初次听到孟非这一段经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大多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意思是:孟非能够进电视台,还不是因为他爸妈都是台里的领导,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爸妈也是台领导,那么我也可能……

  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父母的职位和关系固然可以为子女提供一个较好的机遇和平台,但是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得靠自己。

  我想,孟非的性格里,是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果敢和无畏,他不偏激不执迷不轻易妥协,而是顺应本心,尽力去完成他需要做的他想做的每一件事。

《随遇而安》读后感2

  有这样一个主持人,他没有上过大学,却有渊博的学识;他不是科班出身,却红遍大江南北。起初对他的了解因为他的节目实在是太老少皆宜了,以至于这成为了我们家每个周末的保留节目。直到他在微博上死磕晚点的航空公司、发誓永远不准备去马来西亚,我隐约感到了他并非只是一个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

  《随遇而安》讲述了孟非的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我有时在想,是不是大脑过度运转产生热量才使他的头发慢慢枯萎,以致变成光头,比如葛优、徐峥、乐嘉、郭德纲等,也许他们称不上智者,但至少说应该是聪明人,孟非凝练语言和精妙的表达能力应足以证明这一点。

  孟非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和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在一个午后坐在咖啡馆里天南海北的聊天。他随和幽默,讲的有滋有味,让你心中充满了向往。

  有一个新闻界人士评价这本书,说孟非的经历其实没有那么曲折离奇,他的那些选择也是不得已,不值得大家如此崇拜。但我觉得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就已经输了。孟非的经历的确不是他自主选择的,但那些艰难的处境和年头,不是任何人都扛得过去的,过不去,就是粉身碎骨萎靡崩溃,可孟非扛过去了。

  看一个成功人士的自传,你总不能指望复制他的经历,又或者说跟随他的脚步,但你可以做的就是体会他的态度,无论是对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这种态度都是你所能获得的最大财富。

《随遇而安》读后感3

  终于将雪藏在手机里的《随遇而安》翻出读完。

  一直不喜欢看名人传记,总觉得书会刻意美化他们的一生,比如一个芝麻点的小事变成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大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看到他们璀璨辉煌的一生,让我觉得自己是如此暗淡不堪,内心的自卑嫉妒之心本能排斥而已。

  但是,孟爷爷的自传却让我有了别样的体会。

  童年篇,孟爷爷通过一个孩子当年最真实的心态和视角,用其磨练至今的文笔,给我们描绘了70年代知识韵味浓厚、邻里情谊深厚的重庆。

  中学篇。真的很难想象,如此成熟稳住的孟爷爷,竟然会有一个如此叛逆的中学时代。在这几年,孟爷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昏暗,但是孟爷爷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将这些不公、挫折讲述出来。没有抱怨,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长篇大论的深远意义,只是讲述了一个懵懂少年随“遇”而安的故事。

  工作篇。孟爷爷向我们生动描述了他的工作内容,他的淳朴工友以及个性领导,而对于他自己努力,确甚少描述,向我们展示的更多是一种踏踏实实、随遇而安的工作态度。

  探险篇。我将文中孟爷爷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归纳为探险篇,应为我真的觉得这就是探险。新疆行,热情的民族,凶险的吊桥,广阔的美景,无不勾引着我对新疆的无限向往。尽管希腊、德国、以色列之行,并无凶险,但在孟爷爷独特视角的描述下,对这些国家有了不一样的了解。有似发现新大陆的惊讶,也有似感受新文化的冲击。

  尽管对《非诚勿扰》的热度已不再,但是对孟爷爷的倾佩未曾减退。向孟爷爷学习!

《随遇而安》读后感4

  他说,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随遇而安》读后感。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乡情,也仿佛在书中听到了他一贯的幽默风趣,故乡街边怀念的味道,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和所获,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震动,有点励志、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