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对语用能力做出描述是当代语言能力等级量表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在评述CEFR和CLB关于语用能力界定和描述基础上, 通过对语用能力涵义的考察, 依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理论框架, 提出下列观点:1) 从话语意图的理解和表达界定语用能力;2) 语用能力由语用理解能力和语用表达能力组成;3) 语言知识, 包括语用知识, 是语用理解和表达的基础;4) 语用表达的效果取决于表达的得体程度。本文同时对语用理解能力、语用表达能力、语用知识和得体性进行了界定, 进而构建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语用能力描述框架。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语用能力量表; 语用能力; 语用知识; 得体性;

1. 引言

  语言能力量表的研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语言能力量表, 如《口语能力等级量表》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Scale) 和《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 (The 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 , 以及后来的《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能力标准》 (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重视语言技能的描述, 无专门针对语用能力的描述。20世纪末,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以下简称CEFR) 和《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以下简称CLB) 加入了对语用能力的描述。由于语言能力量表的研制目的、使用对象和所采用的语言理论模型不同, 语用能力及语用知识在不同量表中的界定和描述方式亦有区别。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 明确提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制定国家外语能力等级量表, 提供不同等级的外语能力标准。在这一背景下,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工作正式启动。该量表将全面界定我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应达到的标准, 详细列出学习者应掌握的各种英语知识和能力, 为各阶段的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提供参照标准 (刘建达2015) 。根据这一研制目标, 本文在评述CEFR和CLB关于语用能力和语用知识界定及描述的基础上, 结合对语用能力涵义的考察, 探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语用能力量表的研制思路, 提出语用能力描述方案。

2. 国外语言能力量表中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

  2.1 CEFR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

  2001年, 欧洲理事会颁布了CEFR,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描述语言学习者进行语言交际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进行有效言语沟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Council of Europe 2001:1) , 为欧洲地区制定外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指南、设计考试、编写教材等提供共同参考, 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成效;为各阶段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水平描述的客观标准” (Council of Europe 2001:1) , 以推动欧洲地区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所获资格证书间的互认。

  CEFR中的语用能力源自Chomsky的界定 (North 2014) , 是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依据互动交流的情境或进程, 运用语言资源以实现语言功能 (产出语言的功能、言语行为) 的能力” (Council of Europe 2001:13) 。它涉及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把握语篇、识别文本类型与体裁的能力, 前者包括衔接与连贯, 后者包括讥讽文体和模仿类的滑稽作品。语用能力由语篇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 、功能能力 (functional competence) 和构思能力 (design competence) 组成。语篇能力是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组句成篇的能力, 包括话题与焦点、已知信息与新信息、自然排序 (“natural”sequencing) 、因果关系等。功能能力是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使用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实现特定交际功能的能力, 涉及微观功能 (如传递和获取事实信息、表达态度、劝告等) 、宏观功能 (如描写、叙述、评论等) 和互动图式 (如问答等口头交流模式) 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构思能力指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按照互动交际图式原则进行信息规划所掌握的知识。

  根据上述界定, CEFR从语篇能力和功能能力两个维度对语用能力进行了描述, 但未对构思能力进行详细介绍和描述。语篇能力的描述包括灵活性、话轮转换、主题拓展和连贯与衔接四个次维度。功能能力的描述包括表达自如度 (fluency) 和命题表达精确度 (propositional precision) 两个次维度。前者指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发起话题、持续表达及应对交际困境的能力, 不仅包括表达的自动化程度, 还包括连贯表达、话题发展、话轮转换等其他方面的语用能力 (North2014) ;后者指语言使用者 (学习者) “精确”表达个人观点和立场的能力。CEFR给出了与上述次维度相对应的六个语用能力子量表, 描述语的内容涉及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个人生活、教育和职业四类领域。

  同对语言水平的描述一样, CEFR对语用能力的描述亦采用“能做” (Can Do) 方式 (对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的描述亦基本采用这一方式) 。如口头表达自如度量表中B1级别的描述语“能持续表达, 尤其在大段口头自由表达中, 即便在寻找适当的词句或自我纠错时偶有明显停顿, 但不影响理解” (Council of Europe2001:129) ;命题表达精确度量表中B2级别的描述语“能如实地传递详细信息” (Council of Europe 2001:129) 。

  CEFR语用能力量表共有50条描述语, 相比语言能力描述语和社会语言能力描述语, 语用能力描述语少, 原因在于“语用能力的描述更易受到交际双方互动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Council of Europe 2001:13) , 很难给出单一性和规约性的描述, 这也表明如何具体描述语用能力尚处在探索阶段 (Sickinger&Schneider 2015) 。

  2.2 CLB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

  CLB由加拿大全国外语能力标准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 是培训在加成年移民和评价在加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英语使用者 (学习者) 英语水平的国家标准, 按12个级别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分别进行了描述。

  CLB主要采用Bachman&Palmer (2010) 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认为语言能力 (language ability) 是“交际地 (communicatively) ”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语言知识 (language knowledge) 和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构成。语言知识包括组构知识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和语用知识 (pragmatic knowledge) 。语用知识指“如何将句子、话语或语篇与交际目的、交际语境联系起来的知识” (Centre for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2015:21) 。语用知识包括功能知识 (functional knowledge) 和社会语言知识 (sociolinguistic knowledge) 。功能知识是“理解或表达口头或书面语篇字面意义之外真实意图的能力 (ability) ” (Centre for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2015:31) , 包括概念功能、操控功能、探究功能和想象功能等方面。社会语言知识是有关“情境如何影响实际语言运用方式的知识” (Centre for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2015:25) , 涉及题材类型、方言变体、语域、自然或地道表达和文化参照与修辞。依照上述描述框架, CLB对语用能力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整体描述中, 并以功能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的描述体现出来, 形成了“初、中、高三个等级乘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共12组量表, 共包括100条描述语。

  但是, CLB在描述功能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时, 并未严格区分知识和能力, 这一点和CEFR有相同之处。CLB对语用知识 (能力) 的描述采用表示“认知能力的名词, 如识别 (recognition of) 、理解 (understanding of) 、能够 (ability to) 等+短语”的语义描述结构。如高等级阶段口语能力 (9-12级) 中社会语言知识描述语“ (具有) 使用文化参照手段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Centre for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2012:63) ;中等听力能力 (5-8级) 中功能知识描述语“ (具备) 识别不同情境中典型话语样式 (的知识) ” (Centre for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