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这一基础体系,后者的深化、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容与实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体系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尤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问题,并根据文中探索的评价指标提出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
本文受到内蒙古规划办课题“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8B027)的资助。该项目是内蒙古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产业结构体系随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背景、竞争的方式以及一国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的选择和规划的变化而变动,产业结构及其体系均处于动态变迁之中,如何把握产业结构体系变动的“度”并实现其稳定而有效率的优化升级是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产业结构体系不仅包含中观层面的产业或行业,而且也直接关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将时间因素与可持续的内涵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分析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利用资源获取发展的权利得到较优分配的产业结构体系。其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产业间以及产业链接的不同环节之中,构建均衡而公平的资源配置格局和优化的产业结构。二是权利在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和资源禀赋的产业间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体系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要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评价和构建均衡、公平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这是本文重点谈论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体系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平均利润率的理论,不同行业利润率会趋于平均化,这样资源才会得到优化配置。反观我国各产业部门,一方面利润率长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行业受到保护、缺乏竞争,长期保持较高利润率;而另一些行业如制造业、农业等由于竞争过度则利润率长期低下。这说明资源很难在不同行业自由流动,一些行业由于垄断等原因进入门槛过高,限制了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利润率变动幅度较大,这说明行业本身应对外来冲击的能力较差,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基础薄弱。
从企业绩效来看,地区间的企业经济绩效差异甚大,东南沿海地区效益很高,中西部地区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所有制改革进程在地区间的发展程度不同,中西部地区普遍滞后,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对科研支持、人才培养以及引进的力度不同,致使各地区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
2.产业之间投资结构不合理且波动较大,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产业结构的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是资源利用的一种现实反映,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中可以分析出资源配置的变动方向,以及资源使用权利与人民福利的变动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动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纵观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各个行业中的分布情况发现,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布呈工业重型化趋势,投资变动波动较大,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也未能出现质的突破。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加大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3.理论上的一些片面认识,导致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在中西部地区,甚至是一些发达地区,长期以来持有的观念是——“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这种思想反映在实践中,是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一些重点产业全部由国有大型企业来承担,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保护、通过政府获得资源配置、税收优惠等政策。基于政府的短期利益行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直接导致各个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基于对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体系现状的分析可知,在全国建立均衡、公平与资源配置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将面临诸多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看,建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的标准,这是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选择
(一)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依据
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在某一个时点上是以静态状况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有必要引入时间因素来研究产业结构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侧重分析资源使用权利的分配。这需要建立或探寻一些可信并可检验的指标,包括选择指标的依据和指标的内容。
按照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指标选择依据有四点。一要围绕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人们在产业结构体系发展中切实获得实惠的情况。二是指标需要反映各产业间的关联性以及各地区产业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的存在可以保证各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三是指标要反映各产业本身的竞争力以及产业内组织的构成状况。四是指标本身应该具有可核算性与检验性,便于对产业结构发展进行检测与评价。
(二)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
1.相对平均利润率或各产业间平均利润率之比。
社会平均利润率学说是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源自由流动的理论概念,其内涵和要求对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建立在资源的自由流动基础之上。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角度来看,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自由流动配置正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与根源。一个社会的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否及其自由流动的程度,决定着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快慢。从人的发展权要求来看,资源的自由流动建立在对人们财产权利的保护与尊重基础之上,更是人们凭借自己的财产需求、获取财富的权利的体现。构建一种资源自由流动的环境和机制是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目前,全国各产业部门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平均利润率存在极大差别,而且波动比大,这正是产业结构不可持续发展、人们发展权利未被保护的表现,因而各产业间相对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衡量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2.各产业部门人均GDP之比和各产业部门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如果说平均利润率指
标侧重于衡量资源权利的配置是否合理,这个指标则主要衡量人们从资源配置中实际所获收益的大小,反映人们实际掌握资源的多少及权力的大小。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建立在各行各业人们平等共享发展成果基础之上的,即使某些行业可能成为夕阳产业需要退出,或成为非主导非主体产业被边缘化,但不应给人们带来利益损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以长期牺牲某些行业、产业中人们的利益为代价。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着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现实,其根源是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差距。从统计年鉴上有关城乡收入和行业收入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较强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长期位居前列,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传统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均处于较低行列,同时技术要求低且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居民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则处于最低收入水平。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从现象上看是由于市场机制发育尚不成熟、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垄断,尤其是行政性垄断所导致。从经济运行的实质来看是资源利用权力在行业间的配置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