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作文教学观初探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情感教学观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作文教学只有打开学生情感之门,才会迸发出创造之花。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唯教师为上,所有环节都是以教师的设计来展开,其最大的问题是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写作心理障碍,学生完全是疲于应付,体验不到写作的快乐,写作中“学生就像个苦工,教师则像个监工的工头”,写作完全成了一件苦差事,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情感上抵制写作,就更谈不上真实体验,真实情感的流露了。

  蔡伟老师的作文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的情感实现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先,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学生作文便具有了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这在客观上为学生喜欢习作提供了前提。其次,教师写作教学中保持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学生不再唯令是从,写作时具备了大量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给学生写作时“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提供了可能。再次,重视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掘开情感的火山口,使情感能自发地喷涌而出”.互动作文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互动命题、互动写作,激将答辩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写作与评改的积极性

  ,写作成了一件表现自我,展示才情,互娱共乐的快乐游戏。由于学生是在积极轻松、充分自主的'写作环境里,学生能尽情表达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想法,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具有真情实感,不再是无病呻吟的矫情之作。从创设氛围的激发兴趣到习作过程激发表现欲,再到成果展示的品尝喜悦,整个写作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积极参与机智点拨下,紧紧抓牢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情感的调动和抒写。罗杰斯在《一种存在的方式》中说:“教师应把学生的情感和问题所在放到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在进行“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情感自发”环节中,蔡老师随时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绪的表达,决不会为任务而忽视情感,也决不会为目标而压抑情感”.蔡老师在构建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时,特别强调了情境的能动性,并要求教师在原有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不断地再造情境,升华情境,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针对写作教学中的种种痼疾,蔡老师以“培育浓厚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强化写作体验,表达真情实感”为目标,构建“冥想”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将作文情感教学发挥到极致,学生天马行空,驰骋想象,最大程度地克服了写作的心理障碍,拓展了写作空间。心灵的完全自由状态,真正让作文回到表达情意,抒写心灵的本源。

  四、终身学习观

  对于终身学习,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对其作了如下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他们。”根据以上定义,“不断”、“支持”与“激励”三个词值得我们关注。“不断”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经常性和持久性;“支持”即需要对学习者或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激励”强调对学习者的刺激,使之具有源源不断的学习诉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稿)》中对终身学习也作了如下描述: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界限面向真实复杂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分享、协作、共建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强大学习工具的潜力无穷学习”.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确立终身学习观无论是对教育者自身还是对教育对象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蔡伟教授作文教学实践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在师生关系、学生观、教学观、以及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他的终身学习观并得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他的终身学习观体现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解放学生,奠定终身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上。传统作文教学,教师高高在上,从命题到写作要求,从修改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有绝对的权威,不容学生质疑。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关系上,对等的天平总是倾向老师这边。而在蔡伟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里,教师“可以指点,可以引导”,但绝对是尊重学生,“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作文,学生写,教师也得写;教师给学生命题,提要求,学生也给老师命题,提要求,而且同在现场写,不给教师任何回旋的余地。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传统课堂上拥有话语霸权的教师退居其后,只作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或写作活动的参谋者,甚至连这样的角色权力也要受到限制。在“情境—反射”作文教学和冥想作文教学里,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提供背景,营造氛围的辅助者角色,即便是对学生的引导,也只是以一个建议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作文理念、写作技艺、修饰方法、升华途径等。写作中的学生主体,教师辅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保证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对终身学习者“主体人”的尊重,为终身学习厘清了人为的障碍。

  其次,他的终身学习观体现在打造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自主掌握终身学习的方式方法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的话印证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教师不在于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又要建立在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基础之上的,包括学的途径、学的方法,都要通过自己主动建构。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的“加油”观念应该对我们树立新的教学观有很大启示。他在书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是往车上装货,还是给车子加油?综合中国“少年大学生”的成败事例,引用美国的观点——“让车子顺其自然地往前跑,并时刻注意给油箱加油,让车子跑得更稳、更快、后劲十足……”.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现知识、掌握知识,通过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与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的学习品质,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互动作文教学,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论辩,合作评改,主动建构写作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命题方法)。非指导性作文“情感自发、目标自定、过程自主、成果自评”的四“自”操作模式;“情境—反射”作文情境的自主再造和自主升华;冥想作文的“自由联想、自主提炼和提升,交互体验”等都是对“单一、传授式”的写作教学模式的超越,真正做到了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策略,从而增强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

  再次,他的终身学习观体现在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终身学习奠定情感基础。现代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设计重大任务或问题情境以支撑学习着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撑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控”,由此看出,“设计重大任务或问题情境”、“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反思提供机会”等要求,都在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蔡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师为了打造“开放、挑战”的写作课堂“不惜用”口号“去鼓动学生,诸如:”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全力打拼,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等,甚至公然宣称自己喜欢”挑拨离间“,激起学生在写作过程与写作评改方面的激烈对抗。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再造情境、升华情境,反思中调控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避免千篇一律,众人一口,写出有个性,情感鲜明的文章。教师多种途径挖掘学生写作潜能,多重努力构建学生写作兴趣平台,多种手法激励学生写作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体验,让学生感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惊喜,从而保持这种积极昂扬的学习情绪,投身到经常性的持久的学习中去,实现快乐学习,终身学习。

  蔡伟老师四种作文教学观统一于”人“,着眼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说,学生本位观是作文教学观的价值引领,实践、情感、终身学习观是基于实现学生本位的衍生和发展。从操作层面来看,四种作文教学观任一教学观观照下的作文教学行为,都是对其它三个作文教学观的落实,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

  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84.

  尹新源。终身学习与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

  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高启山。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发展性作文教学观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作文教学初探论文

2.教育论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初探

3.秦观诗初探

4.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论文

5.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

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

7.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初探论文

8.科幻式景观设计理论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