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以全纳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2)

时间:2021-08-31

  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理;并且问题的情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学观,真正是“问题体现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问题的需要。”

  (2)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解决,这是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育观的。

  例如:在初三的《2.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某农场拟建两间矩形的种牛饲养室,饲养室的一面靠现有墙,中间一道墙隔开(如图),已知计划中的建筑材料可建围墙的总长度24米,墙面长10米,问矩形饲养室的宽为多少时其面积最大?有部分学生很快进行了计算:设饲养室宽为x米,则长为(24-3x)米,如果面积为y米2,则y=x(24-3x)=-3x2+24x,当x=4时,y最大=48米2时,也就是说,当矩形饲养室的宽为4米时,其最大面积为48平方米。

  .

  此时,正当学生还沉浸在“问题已经解决”的喜悦中时,教师点问一句:“大家再看一看,当x=4时,此矩形的长是多少?” “不对”!此时学生的心就会咯噔一下:“矩形的长是12米,而靠墙一面只有10米,说明x=4是不可能的!那等于多少呢?”

  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中。

  有冲突才能有更进一步的问题解决。“最大面积等于48平方米,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本题中,矩形的宽,此时矩形的长为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在教师创设的冲突式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产生的矛盾中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3)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有问题解决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会在动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在初二下教学《5.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时,知识目标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①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在平面上把它们拼在一起,使一组对边互相重合,所得到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根据手中的拼图,画一画、量一量,寻找一些等量关系、或位置关系等,让学生猜想一下,除了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有其它的什么方法吗?

  这里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考虑猜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定理证明上升到理性知识。四、确保策略有效的实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也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期望激励评价

  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表达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应是每一位教师必做的“功课”。

  在课堂中,教师应时常走下讲台,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与学生交谈,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会……”,“我知道你是可以……”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会信心大增———这也体现了全纳教育的人权观理念。即关注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在期望激励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表扬激励评价

  在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在口头表扬时应尽量运用诸如“问得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当然,教师的表扬激励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且千万不能滥用。对于平时回答问题准确率不高的或者创造性回答不多的学生可多采用上述表扬激励评价,如果对于成绩优秀的且头脑敏捷性格外向的学生,应采取的是“又有了新发现,真行!”“现在的回答更胜一筹”!“这个想法是不错,有更进一步的办法吗?”等评价。

  也就是说,表扬激励评价应常用,但不可泛用。应讲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应与全纳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部分人”是相吻合的。

  3.成功激励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这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教师努力创造出一种全纳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老师和班内的同学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班级的一员。

  在具体实施中,我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比赛,有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学生提问最大胆,提问的次数,哪组提的问题最有价值,进步快。有个人比赛,看谁能解决的问题最多等。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有歧视,排斥、分类的情形出现,至少要有全纳意识,容纳所有的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激发学生积极提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以全纳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相关文章:

1.体育教学改革全纳教育理念探究论文

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3.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4.大学课堂素质教学意识论文

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论文

6.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

7.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8.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