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论文

时间:2021-08-31

  1.前言:艺术文献翻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的文化艺术是极其丰富且辉煌的。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要得到大发展,除了有纵向的文化艺术传承,还必须有横向的、不同文化艺术背景的艺术交流、碰撞、融合,才能充分显示其艺术的价值。在融入其它民族文化、促进其它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推动,以获得不断的发展。艺术文献翻译是基于文本语际转换的、跨文化交流的事业,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是民族艺术形式通过两种语言进行沟通的桥梁。跟其它翻译形式相比较,艺术文献翻译涉及的面更具体,是一种艺术文化向另一民族读者展示其内容、价值和魅力的过程。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美术、设计、音乐和舞蹈等,以及理论著作,通过读者和观众的视觉欣赏和感悟、对原著的阅读,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得到展示和理解。然而,其中的语言范畴必须得到准确诊释,并翻译成读者或观众的可读语言。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解读,进而完善读者或观众对该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享受,这就是翻译作为桥梁的巨大功能。

2.文化传承:艺术文献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

  文化传承是人们对以往文化积累的肯定,为当今人们所欣赏,然后以各种方式影响后来文化,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以往文化的强弱和后来文化的需求。例如,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范曾的《八仙图》(1990) ,《观沧海》(1992)等作品,与其以前作品相比,加强了泼墨写意手法,用色、构图趋于单纯,这是八大山人表现主义画法中简约的再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对西方,对我国的艺术影响也不小。文艺复兴艺术的素材从神转到人、科学透视法等不仅影响西方艺术,同样影响中国艺术。因此,文化的传承首先是该文化具有传承价值,然后具备传承的条件,最后由人们主动或被动地去传承。而其他民族文化艺术在我国范围内的传承,或者我国文化艺术在其他民族范围内的传承,有赖于翻译发挥其独特的关键作用。缺少了翻译,这种文化传承就不可能发生。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客观地考察译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动因,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制约,以及译著对接受文化产生的影响。”(廖七一,2002:106)没有翻译的作用,民族间的艺术借鉴只能凭空想象。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翰.J.迪尼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

  黄格胜是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当代艺术家、教育家,是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中蕴涵着他对自然景色、艺术、社会、人的精心思考。他的思想存在着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笔墨中涉及了现代表现技法及景物,这种主观的传承与全新的现代创作理念的结合是一种渗透在画家文化精神的直接述求。对于黄格胜艺术文献的翻译,译者除了需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之外,还要对文化传承深入挖掘,了解黄格胜的艺术特点,以及其文献中的文化传承意义,这样译者才能够得心应手、下笔有神。

3.艺术文献翻译实践中的文化传承

  在进行艺术文献翻译过程中,为了保证再现源语(the original text)的文化传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 1译者应该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严复先生所提出的翻译原则“信、达、雅”,是我们进行艺术文献翻译的原则和宗旨。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民族的特殊文化活动‘翻译以对原作和原作者的理解为出发点,译者对原作内涵理解越透越深,译起来就越顺利。”(徐增等,2014:811)在翻译艺术文献的实践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译者有必要跟原作者充分沟通,寻找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和创作意图,所运用的创作材料、设备以及创作技巧。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够充分诊释原作者的意图,传达作品或著作的精髓,使译文在异国文化背景下也能完美展示原作者的艺术思想。在翻译黄格胜文献时,译者应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创作风格等。译者可以阅读艺术家传记著作横格胜的艺术之路》(左剑虹,2009)、艺术理论评论文章横格胜山水画浅论》(苏旅,2007)等。而后,研究黄格胜作品跟西方艺术的文化差异。这样,对翻译黄格胜文献才胸有成竹。不少人在翻译他的“漓江百里图”时,译成‘`AHundred Li of Lijiang River”是不妥的。因为这里的“百里”,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一百华里,而是很长很长的漓江,所以为了靠近“里”的概念,我们可以用西方人比较熟悉的“mile”来表示,最后可以译成‘`Hun-dred Miles of Lijiang River",这样更容易让外国人直观了解。从文化的差异,通过翻译的桥梁,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找到最容易接受的途径。另外,在镐江百景图·册页》中,评论家陈缓祥有这样的评述:中国画发展至那时,己在画法上完成了“致广大、尽精微”的探索,进而在理论上提出了“气质具盛”的‘求真”的造型要求,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不求形似”、‘求无人态’、‘胸有成竹”等具体的创作主张(黄格胜,2006:11)。何清新等人深入了解了黄格胜的成长过程、黄格胜的艺术风格和文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最后翻译成文:At that time } the technique of Chi-nese painting had finish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of Zhi Guang Da } Jin Jing Wei ( both extending to the u-niversality and going into the peculiarity),and then ourancient artists advocated a new painting form that soughtthe real(Qiu Zhen ) with both spirit(Qi ) and quality( Zhi) in art } developing into series of specific opinionson art creation.(黄格胜,2006:12)这一译文充分体现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需要的注解式翻译,让懂英文的人们领略其中深刻内涵。

  3. 2译者应该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素养

  进行艺术文献翻译实践和研究,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外语语言功底和广泛而浑厚的艺术知识。语言功底是第一要素,没有这一要素,翻译实践就无从谈起。之前,进行翻译实践的绝大多数是外语专业出身的。这些译者的语言驾驭能力较强,给译文提供很好的语言保障。然而,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对于艺术文献翻译而言,深厚的语言基础只是必备的条件,艺术造诣同样是极其重要的,译者两者必须兼而有之。在谈到我国的音乐翻译现状时,翁凤翔就口译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认为音乐专业出身的译者,善专业,外语功底欠扎实,进行翻译实践时力不从心;而外语出身的译者,音乐专业知识缺乏,源语中有些精深的音乐内涵难于用汉语来表达,造成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流失。(翁凤翔,1999:52)所以,翻译作品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译者对外语的驾驭程度和对艺术的理解力。若两者都达到艺术文献翻译实践所要求的高度,那么翻译出来的作品就能充分诊释源语的整体意思和精髓,达到“信’、‘达’、“雅”的境界,使得读者准确无误地捕捉到艺术作品原作者所要传达的概念和意识,理解其中的艺术价值。对于黄格胜文献翻译,译者需要透彻了解中国文化内涵,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黄格胜喜欢写生,他的文献中多次出现“写生”一词。在翻译“写生”一词时,译者应知道它源于西方印象派的“对景作画”方式,而这一词出现于宋代。类似这样的艺术知识,译者都必须掌握透彻,甚至对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创作意图的形成规律、作品中所使用的技法、以及对中国文化和人民以至于世界文化和人民的影响,译者都要有充分的认知。为了翻译同一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译者还需了解该艺术家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使译文同样具有连续性。在翻译张燕根的访谈录时,澳大利亚SBS电视台的记者白菲比(Phohe Bai)了解了张燕根的艺术风格。当然,白菲比本身出自艺术世家,对艺术有研究。所以对于张燕根的这段话:“不锈钢抛光后能反射出周围万象,其镜面中的幻象可随天气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会发现其中的趣味,抛光的镜面中映衬出蓝天或大海,给人通体透明之感;在白云、绿茵的映衬下,纷至沓来的游人犹如精灵般闪现,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物体未动,影先动,虽不在海中,给人感觉似在海中,或从海中而来,趣味横生。”白菲比的翻译得心应手。她的译文是:The magic phenomenon will be reflected from pol-fished stainless steel the phantoms in mirror surface al-ways represent varying with changing weather over time.And 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phenomena. For in-stance,the blue sky and ocean can be reflected fromthe mirror surface that engenders a feeling of lucency forthe works or with the background of white cloud andgreen plant thousand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glob-al are twinkle just as elves in an amazing world,(and)the real and dreamy feeling gives people a wonderful ex-perience.这一译文仿佛出自一个英文艺术家对自己艺术作品的阐述。若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很难翻译得出这么传神达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