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牧医专业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新兴的教育体制,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其宗旨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探索适合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功的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着科学的发展观点,本文详细简述了我院牧医专业学生进行多技能工学结合培养的方式构建的意义和实施过程。实践表明,多技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牧医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毕业生有着极大的就业潜力。

【关键词】多技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是我国新兴的教育体制,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其宗旨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成功的培养模式,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针对当今牧医专业职业教育,我们界定了多技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

1.职业院校牧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职业院校牧医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要求;牧医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主要包括:现场各种动物养殖管理技术、动物繁殖生产、动物疫病检验和诊断、预防和治疗,饲料和兽药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能。在生产中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又有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内外部条件关系,教师使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借鉴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生掌握的实际技能仍然有限,甚至于有些技能已不适合当时的生产应用。因此许多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几乎都得经一定的技能学习和培训才能上岗,有许多因技能差或所掌握技能不合乎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失去就业的机会。

  1.2现阶段牧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分析;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顶岗实习、通过加强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培养实用人才、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单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些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1.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走产学研相结合育人的道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与养殖企业、公司等通过协商,并签定协议,进行定向培养以满足生产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并进行顶岗实习,达到掌握技能目的。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①生产部门所需技工岗位通常固定,所解决就业的人数有限。

  ②受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适应于某一企业,过于单一。

  ③毕业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固定,丧失灵活自主性。

  ④企业裁员时,订单培养的学生大多无法适应新的企业岗位,再就业机会很小。

  1.2.3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行专业知识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单一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的界限,采取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专门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提高。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多样化为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提供了条件。

  由于牧医专业各学科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技能详加细化强化,往往忽略了横向联系,因此这种职业人才培养方式大多无系统和固定的做法。现阶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处于零散的、不系统的某些项目顶岗实习,掌握若干项技能。通常是临时性从事少量生产项目,片面性大,所掌握的技能有限。

  1.2.4加强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培养实用人才;为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通过加强实验仪器设备和基地养殖场的建设,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和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强化了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

  1.2.5校企联合办学;通过职业学院与相关生产企业的互助关系,定期聘请企业中技术人员来校讲学和进行培养,学校的师生也深入企业中培训和顶岗实习,达到提升应用职业能力目的。

  1.3现阶段牧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足方面;现阶段牧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往往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生产中应用的多项技能,也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较为单一,或仅适应于某些地区,甚至某些生产部门,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生产厂家或地区,在新的单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而无法就业,只能频频更换就业单位,所学技能无法在固定的生产部门中持续更新,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落后而不再适用,以至于有些毕业学生在毕业后不久就被迫转行。

  职业教育有些基本问题仍未解决。最主要的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存在系统性偏差,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我国已多次尝试引进国外先进模式以推动高职教学改革,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国情有相当紧密的关系,这给全面引进国外经验带来了难度,大量的实际教学改革实际上仍局限于宏观或局部,没有全面提出符合国情特点的培养模式,更没有系统总结开发方法。

2.牧医专业多技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项人才培养实践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在不同课程学科教师联合指导下,进一步扩展生产实践的种类和范围,使被培养的学生尽可能全面掌握现阶段畜牧业不同行业生产中的多项操作技能,同时结合在校学习、总结和讨论分析,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指导、体会交流,达到进一步掌握和强化生产技能的目的,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应用能力升华的目的。(要系统的、多方面掌握畜牧业第一线生产多项技能,制定系统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取得密切联系,探索职业教育牧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我们进行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为了使学生多方面、系统地掌握畜牧业一线生产的多项技能,我们制定系统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取得密切联系,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牧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进行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1教学模式改革内容①授课方式以目标培养为中心,授课内容采用目标教学与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岗位实训同时进行。在外实践,在内学习和总结,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以掌握生产中实际技能为目的,进行授课、总结和分析。②学生轮流进入本专业多种生产部门和行业,在教师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工学结合”实践,可以一人兼多个不同职业。在校进行相关技能学习和讨论,相互交流心得,进行总结。③通过在校内养殖场、校外养殖企业、饲料药品生产销售部门、动物疫病防治部门、畜产品加工厂实地进行顶岗实践,通过指导或自学直接从当今生产中获取最新的操作技能。每名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后进行有计划轮换企业单位和岗位,同时在学校集中交流和讨论,或进一步强化训练。④对没有掌握的技能要再次训练和强化,直到合格。

  2.2实施研究过程;选取畜牧兽医专业三年制高职两个平行班级,对试验班相关师生进行试验前动员,进行试验。另一班采用常规教学作对照。对实验班级采用如下方案;横向选取:兽医0731和牧医0831为试验班;牧医0832和牧医0731为对照班。纵向选取:牧医0551和兽医0551为试验班;牧医0552和兽医0552为对照班。

  实验时间从2009.3日-2011.1日,期间按计划进行项目研究的实施,学生轮流进入社会各生产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学生到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省内多家养猪场、鸡场、饲料生产销售部门、兽药店、肉禽加工厂、动物医院等进行顶岗实习,个别在兽药生产厂兼职,进行兽药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掌握相关的生产技能。除去节假日,为期20-30天左右开始轮换工种,负责教师定期到区域进行指导,解决问题,了解畜牧生产的新动向。

  2010.7月学生毕业,2010.7-2011.1之间对学生继续就业情况继续追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