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策略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目前,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已成为办学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大学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已逐步由数量的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的背景下,区域高校如何发掘高校内部、外部社会资本,健全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策略,有助于挖掘内部资源,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社会资本 高校社会服务 管理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转轨,高校获得了较大的办学自主权,面向社会办学的范围也日益扩大。同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已逐步由数量的扩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阶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如何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文章和著述亦不断出现,然而,对于社会资本在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发展中的作用却关注较少。从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高校社会资本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本形式,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高校社会资本进行梳理,有助于健全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策略,挖掘内外部资源,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也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

二、高校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的界定

  社会资本的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198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那些实际的或潜在的,与对某种持久网络的占有密切相关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一网络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体制化的网络,或者说是一种与某个团体的成员身份相联系的网络,它在集体拥有的资本方面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或者提供赢得各种各样声誉的凭证”[1]。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研究。他认为,社会组织构成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人们实现特定目标提供便利。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目标就难以实现或需付出极高的代价。“社会资本的形成,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按照有利于行动的方式改变。物质资本是有形的,可见的物质是其存在的形式;人力资本存在于个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中;社会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它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生产活动提供了便利,社会资本具有同样的作用。”[2]

2.高校社会资本的界定

  胡钦晓认为,所谓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长期交往、合作互惠,并在良性的.行为规范约束下形成的一系列网络关系。这里,社会资本不单单指人际关系,同时也涵盖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是在良性的行为规范约束下形成的网络关系。在不好的行为规范指引下形成的网络关系,如裙带关系、犯罪团伙等,不属于社会资本的范畴。与物质资本不同的是,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的、可增值的、能再生的,但长期不用也会枯竭的资源[3](P.47)

  所谓利益相关者,就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被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4]。我国高校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以经营者为代表的大学行政人员)、关键利益相关者(政府、大学教师)、紧密利益相关者(企业、学生)和一般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5]。

  根据高校利益相关者所处的社会系统,我们把高校社会资本分为政府、高校和社会三大类。在这种“议行合一”的体制下,决策者容易犯狭隘主义,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高校的决策者只考虑对政府或者院校自身负责,而不必对社会、大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负责。从市场经济理论来看,当一企业的产品不对他的消费者负责时,就不可能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迅速和准确的反应,也就失去了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内生动力。高校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的决策应该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愿望、意志和要求。因此,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愿望、意志和要求。通过健全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策略,挖掘内外部资源,提高优质社会服务,促进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管理策略的必要性

1.从高校社会资本的功能来看[3](P.49)

  首先,社会融资功能。高校社会资本有利于高校与企事业开展科技开发合作,从而吸引企事业资金;有利于吸引社会人士、校友等无私捐赠;有利于融洽高校与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资助以及良好的生存空间。这些都可以使高校自身赢得更多的资金援助。其次,信息获取功能。当今社会已由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是现代社会中与物质、能量同等重要的一种资源。同样,信息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的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再次,合作创新功能。简弗·泰恩和罗伯特·阿特金森认为,在新经济中,社会资本表示的是在一个组织网络能够进行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生产收益的情况下形成的“库存”,“它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就高校社会服务领域来说,在国家有限的财力投资条件下,拥有较强社会资本的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开发;建立科学园区,向企业转让技术;鼓励师生技术专利入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等社会服务形式可以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促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增强办学实力。

2.从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来看

  经过区域高校、区域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区域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6]。一是高校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高校的教师社会服务观念存在偏差;区域高校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区域高校的专业设置陈旧狭窄等。二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政策上区域高校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区域政府没有给予区域高校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区域企业与区域高校的结合不够紧密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管理策略,促进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活动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