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对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及其研究已经成为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目前, 存在留守儿童外延界定模糊、问题导向明显、忽视适应机制研究等问题。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儿童问题研究的生态性和系统性, 强调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和适应性, 强调留守儿童问题中儿童本身的主体因素研究。受生态系统理论启示, 留守儿童研究应在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下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的分型和分类, 探索留守环境中儿童的适应保护机制以及歧视知觉、认知偏差、情绪认知、心理弹性等认知调节因素。在实际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应以积极的、系统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留守心理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态系统理论; 儿童发展;

  留守儿童 (Left—behind Children) 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一种亲子离异现象的描绘[1]。近年来, 留守儿童数量急速增加, 2010年留守儿童人数达到了7326万[2], 其中6岁以下幼儿所占比例正在快速增加,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8。37%[3]。

  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检索信息显示, 2009年之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也以每年7000余篇速度增加。目前, 大部分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留守环境中儿童存在的危机和问题的描绘, 是在问题导向下的留守现象研究。这类研究将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描绘了其在家庭—学校—社会层面的诸多不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个性发展、行为、品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导向的研究虽然为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结果, 但目前存在留守儿童概念界定模糊、问题导向主导具体研究、研究路径单一等问题。

一、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问题

1。 留守概念的界定模糊

  留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留守儿童更是复杂的、富于变化的、发展的有机个体。在具体研究中, 留守儿童往往被具体操作定义为父母双亲或单亲因外出务工而造成的亲子离异超过一年或半年的儿童。虽然这一界定方便操作, 但其定义的留守儿童范畴庞大、概念模糊, 同时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首先, 留守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 很难被具体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或一个稳定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留守儿童相关变量混合了来自教育、心理、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内涵虽然泛指亲子离异现象中的儿童, 但其界定边界比较模糊。典型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村非留守儿童、城市儿童甚至非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之间有较大的异质性, 造成他们出现发展差异的原因不仅仅是留守, 还有更多复杂的混合因素在起作用。

  其次, 留守是一种状态, 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留守儿童的界定需要充分描绘不同的留守状态、留守状态的变化及与留守相关的其他问题。真实的留守状态涉及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 在留守过程中, 儿童往往会经历间断性的留守、抚养人的变动甚至留守—流动儿童间的转换, 大量农村儿童事实上存在于典型的留守儿童与典型非留守儿童之间, 这都给留守儿童界定本身带来了挑战, 简单地将留守儿童界定为留守时间超过半年或一年的、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或许并不能准确反映留守问题, 由此概念界定的研究样本往往也不具备生态性。

  再次, 留守的主体是人, 留守儿童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个体性, 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亚文化和微环境各有不同, 留守儿童的共性问题和同质性问题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具有典型的特性特征的实际问题。儿童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主动适应的有机整体, 留守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环境因素, 必然会对混合其他儿童发展的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于儿童自身, 而儿童作为适应主体, 其整体特征必然会参与到这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简单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界定和筛查, 忽略留守儿童本身的个体差异是目前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 留守儿童研究往往存在先验价值判断, 研究者会先验地判断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其发展必然受到留守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然而, 在儿童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发展性原则, 儿童对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其发展潜能必然在亲子离异的生活环境中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已有留守儿童研究大多数都着眼于留守经历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忽略了儿童自身发展因素在留守相关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这种先验的价值判断不仅会直接影响研究的假设和研究结论, 更容易形成片面的社会认识和舆论导向, 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 现有研究大多数在描述性研究水平, 只有少量研究关注到了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机制, 对留守问题发生的机制研究还十分薄弱。

  第三, 大部分研究将儿童视为被动的环境适应者, 强调儿童在留守环境下的不利因素和危机以及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鲜有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主动适应机制进行探讨。

  第四, 大多数研究为静态的研究, 没有考虑儿童发展中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动态因素, 发展这一关键变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无论纵向研究还是横断研究都十分稀少。

二、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对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

  生态系统理论是在生态心理学的发展下诞生的一个儿童发展理论, 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首先, 环境是儿童行为的背景, 儿童的大部分行为都被行为背景即环境影响甚至决定, 尤其是儿童认知的真实心理环境。其次, 影响儿童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微环境 (学校、家庭、同伴) 、中环境 (社区和村庄) 、外环境 (父母亲外出务工环境) 和宏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再次,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以生态、系统、发展的视角看待儿童发展, 尤其应该对系统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并且在研究中应注意儿童主体对环境的反向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