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琵琶乐创作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曲项琵琶与直项琵琶的结合

  曲项琵琶是通过波斯传入中原地区的一种乐器,与中国传统的直项琵琶有一定的差异。曲项琵琶传入中原后,与直项琵琶相互影响结合,在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形制,“琵琶”亦成为此种乐器的专称。

  曲项琵琶何时传人中国?一般认为是在南北朝时。例如《民族器乐》就说:“东晋时期‘曲项琵琶’有波斯经新疆、甘肃一带传入我国北方;南北朝时期传入南方。”但是,由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却认为曲项琵琶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汉代,这就与刘熙《释名》所说“批把本出于胡中”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

  《通典》记载:“曲项……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就是说,曲项琵琶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这较之一般认为的南北朝时期要早三四百年。关于这段时间差距的问题,如果研究的目光仅仅停留在新疆地区、河西走廊以及进入中原的外来文化,当然无法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将视线投向丝绸之路的前端,即传入我国新疆地区之前的西亚。

  在西域文化史上,位于现在阿富汗的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犍陀罗艺术在佛教艺术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音乐上,一二世纪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中国四弦琵琶的梨形琉特琴。从图上大致可看出这种琉特型乐器梨型曲项( 形状) 、横抱( 演奏方法) ,琴弦的尾部似有挂弦的缚弦,因此可以推断犍陀罗的梨型琉特与我国新疆南道的于阗四弦曲项琵琶十分相似。这个乐器后来在四至七世纪的萨桑朝艺术中逐步形成波斯的琉特琴——乌德。而这种在萨桑王朝与天山南道的四弦琵琶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曲项四弦琵琶约在公元前的汉代便传入我国新疆地区, 这样也就符合了《通典》关于“曲项……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的记载。

  从汉代到南北朝,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内地。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曲项琵琶传到西方后渐渐演变成吉它、曼多林、琉特琴等乐器。而传入中国后是另外一种面貌。这种外来乐器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古老文化的浸润,它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音乐的滋养。《隋书·音乐志》引郑译说:

  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一曰“娑陀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二曰“鸡识”,华言长声,即商声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声也;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徵声也;五曰“沙腊”,华言应和声,即徵声也;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曰“俟利”,华言斛牛声,即变宫声也。译因习而弹之,始得七声之正。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五旦七调,就是琵琶的乐律,《辽史·乐志》则作“四旦二十八调”。由于琵琶有二十八调,音域宽广,有丰富的表现力,为乐曲的创制与演奏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汉代只有圆形、直柄、四弦十二柱的汉魏式琵琶,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阮咸,和当今的阮咸一样,它们都是拥抱在怀中,首朝左上方地斜抱。如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壁画、砖画中有各种梨形音箱的直项琵琶。约东汉晚期的辽阳棒台古墓壁画,图中左起第二人所持者,即梨形音箱直项琵琶。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奏乐图中,两人跪坐,一人吹竖笛,一人弹梨形直项琵琶。另一图中,两人在树下步行,前者弹梨形音箱直项琵琶,后者做拍手唱歌状。从这些图像可看出东汉晚期出现的琵琶较多偏向直项琵琶,但也可以看出曲项四弦琵琶在华夏化过程中吸收了有阮咸直项琵琶等汉乐器的诸多因素。

  中国的民族音乐柔丽、含蓄、怡静、内涵、婉约。曲项琵琶的潜移默化和土生土长的直项琵琶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迅猛地向“中国化”的方向锲进。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大,同时采取了强有力的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音乐文化,取得了极大的繁荣昌盛。唐朝时期的琵琶也在演奏艺术上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潮,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繁荣的唐代还将中国琵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唐代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在唐代的文献记载中,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采篇章,如说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唐代产生了数以百计的琵琶曲,这在繁荣的唐诗中就可以得到见证。很多琵琶名曲倾动朝野,历久不衰,并成为诗人们歌唱的对象。唐代诗人对琵琶丰富多彩的声乐艺术和动人心弦的演奏效果,有过很多出色的描写,琵琶简直成了唐乐的骄傲。例如: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乐府只传横吹好,琵琶写出关山道”;李益《夜宴观石将军舞》:“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王建《赛神曲》:“男抱琵琶女作舞,主人再拜听神语”;白居易《听琵琶妓弹略略》:“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刘禹锡《泰娘歌》:“低鬟缓视把明月,纤指琵琶生胡风”;方干《陪李郎中夜宴》:“琵琶弦促千般调,鹦鹉杯深四散飞”;唐彦谦《春日偶成》:“秦筝箫管和琵琶,兴满余尊酒量赊,歌舞留春春似海,美人颜色正如花”,这样的诗句不知有多少。尤其是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进行了描述。琵琶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即使是现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唐宋以后,在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形制,“琵琶”亦成为此种乐器的专称。到了明清时期,在宫廷燕乐中起主要作用的琵琶,开始走向民间,成为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另一方面,变横式拨弹为竖式指弹,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手法和表现力。琵琶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形制渐渐趋于统一,成为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与现在的琵琶非常接近了。

【浅谈现代琵琶乐创作论文】相关文章:

1.《琵琶行》赏析-浅谈《琵琶行》如何以乐传情

2.浅谈现代之痛论文

3.细说《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4.琵琶行创作背景

5.《琵琶行》创作背景

6.现代陶艺教育浅谈的论文

7.浅谈现代舞的“味道”论文

8.浅谈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