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2)

时间:2021-08-31

  这些地区属国内较发达地区,因此这类地区的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作者首先对上述地区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和采访,了解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投入方面的普遍做法和绩效情况。随后,笔者向部分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

  其中所选建筑企业中70个企业同意参与该项研究。

  然而,只有45家企业提供了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企业安全总投入占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发生5类安全事故的数目。出于维护受访对象利益的考虑,这45家企业的参与人姓名、企业名称、安全管理投入等信息均不公布。这里只给出基于上述数据的投入产出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本文利用DEA-Solver Pro6.0求解软件分别运行C2R模型和SE-C2R模型。表2给出了相应的统计结果。45个建筑企业中只有8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是有效的。其中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0.02,均值为0.32。这意味着对于一个安全管理绩效得分为均值的建筑企业来说其安全投入产出的效率并不高,其安全管理绩效还能提高68%。

  表3分别给出了两种模型下45家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有效值和排列顺序。其结果表明每一建筑企业与其他建筑企业相比较的结果。根据C2R模型计算结果显示,B、Q、C1、D1、E1、I1、J1和K1这8家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有效的且他们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安全管理产出(即事故发生率)Y0为最优且都落在“前沿面”(即他们的效率值都为1.0),因此被称为有效DMU。这说明这些企业在安全投入转换为安全产出方面的效率很高,表现出更好的安全管理绩效。而其他建筑企业的效率值都小于1,因此被认为是无效DMU。值得注意的是,C2R模型无法比较出已经落在“前沿面”上的有效企业的相对有效性。因此,利用SE-C2R模型对这8个有DMU进行计算,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这8个有效DMU的效率值均大于1,而其他DMU并没有变化。其中,建筑企业Q的效率值最大。说明该企业仍可以降低31%的安全投入实现同样的结果。根据C2R模型的计算结果,表4比较了有效DMU和无效DMU之间的投入产出均值。值得关注的是,在安全总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方面,有效DMU比无效DMU的安全投入要低。前者的均值为0.01,而后者为0.09。同样,有效DMU比无效DMU的事故发生数要少。这也说明并不是高安全投入就能带来理想的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本文的另一目的是想了解低安全管理绩效企业是否具有改善自身安全管理绩效的潜质。以表3中的建筑企业C为例,利用C2R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其安全管理效率值为0.2,其安全管理绩效很低属于无效DMU范畴。表5描述了该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产出的实际值和参照值。通过比较得知,该建筑企业的安全总投入占总收入的0.05%,其比例较高,因此可以改善的空间为0.04%。同时,事故Ⅰ、事故Ⅱ和事故Ⅴ的发生数也可以从实际值减少到参照值1。这说明,低效建筑企业具有提高安全管理绩效的潜质和机会。显然,一个建筑企业若要减少安全投入是应该慎重考虑的,但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管理投入产出的转换效率并不理想。如何优化安全投入资源的配置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企业获得高安全绩效的同时最小化安全投入,将是低安全管理绩效建筑企业改善其安全管理值得深思的方面。三、结论

  1.利用C2R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45家建筑企业中有8家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有效的且他们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安全管理产出(即事故发生率)Y0为最优且都落在“前沿面”(即他们的效率值都为1.0),因此被称为有效DMU。相反,其他建筑企业为无效DMU。上述研究结果表明,DEA技术在比较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有效性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C2R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全总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方面有效DMU比无效DMU的安全投入要低。同样,有效DMU发生安全事故的数量也低于比无效DMU。这反映出安全管理绩效较高水平的建筑企业表现出“低投入、低事故率”,而较低水平的建筑企业表现出“高投入、高事故率”的现象。在利用SE-C2R模型对有效DMU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时,计算结果表明上述8个有效DMU的效率值均大于1,而其他DMU并没有变化。其中,建筑企业Q的效率值最大,为1.31。这说明该企业仍可以降低31%的安全投入实现同样的安全管理绩效水平。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高安全管理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低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即:安全管理绩效水平)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3.研究结果还表明安全管理绩效较低的建筑企业具有提高安全管理绩效的潜质和改善空间。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如何科学有效的配置安全管理投入的资源来改善当前所处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周建亮,方东平,王天祥.工程建设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定位与制度改进[J].土木工程学报,2011,(8):139-146.

  [2]李成华,李慧民,云小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07-212.

  [3]Andersen P,Petersen N C.1993.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 39(10):1261-1294.

  [4]黄盛仁.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0):19-25.

【沿海地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

2.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研究论文

3.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改进研究论文

4.档案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的论文

5.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论文

6.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7.商业银行绩效评价论文

8.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