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建筑企业安全绩效进行调查研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2R模型和SE-C2R模型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全管理绩效有效的建筑企业表现出“低投入、低事故率”,相反无效的建筑企业表现出“高投入、高事故率”,证明了高安全管理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低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绩效无效的建筑企业具有提高安全管理绩效的潜质和改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配置安全管理投入资源;同时也表明DEA是评价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一、引言

  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水平的高低对有效控制安全事故频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现行安全保障体系在有效控制安全事故频发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花费了大量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成本[1],负责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且安全管理绩效良莠不齐。如何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并从中取长补短,以此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将成功经验在行业中推广。这已成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

  科学有效地评价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作为技术支撑。目前较为流行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伤害事故率(R ecordableIncident Rate,简称RIR)和经验调整系数(Experi-ence Modification Rate,简称EMR)、SPE影响因素法、糊数层次分析法、加权关联度评价、因子分析方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等。上述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不仅在改善建筑工程安全绩效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也是目前国内外较为通用的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多是基于专家咨询或专家打分,因此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已有研究和现存方法大都以建筑企业或施工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绩效为研究对象,而且目前暂时还没有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相对有效性为研究重点,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建筑企业间的安全管理绩效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

  因此,笔者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比较安全管理绩效的相对有效性,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有效性,同时证明是否高安全管理投入就意味着一定能够带来低事故发生率以及明确安全管理绩效较低的建筑企业是否存在提高和改善的潜质和空间。

二、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一)选取DEA模型

  DEA自1978年由Charnes等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将单输入输出的工程效率概念推广到多输入输出,特别是多输出的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MU)的有效评价中。

  DEA是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多输入输出的“部门”或“单位”的相对有效性。应用该方法和模型可以确定生产“前沿面”,因此当DEA被用来研究多输入输出生产问题时,由于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因而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其经典DEA模型C2R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θ为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λ为各决策单元的权重,S-和S+为各输入、输出变量对应的松弛变量。经典DEA模型可以通过对有效值θ的判断,将同一系统中不同的决策单元分为有效和无效两个类别,且这些决策单元的效率值都介于0和1之间。研究发现[3]这种分析方法的结果经常出现多个产出的θ值均等于1的情形,这意味着这些决策单元都是有效的。但是这些有效的决策单元仅是相对于所选样本较优,它们之间仍能进一步比较相对有效性。因此,有必要采用更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

  为弥补这一缺陷,Andersen和Petersen(1993)提出了区分有效决策单元而提出的超效率模型SE-C2R模型。该模型能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对有效决策单元进一步比较并对效率值进行排序。SE-C2R模型进行评价某决策单元时,其参考集不包括被评价者本身,而是被其他所有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的线性组合代替,同时仍保持这些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同时从“超效率值”的意义上不难看出,这个超效率值应是大于1的,而且值越大,说明决策单元有效性越稳定,投入的效率也是最好的[12]。因此,SE-C2R模型将作为本研究针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相对有效性评价的分析模型,如(Ⅳ)和(Ⅴ)所示。

  其中,当引入松弛变量S-≥0和S+≥0时的形式(Ⅴ)为对偶模型,其他各项参数如前所述,在此就不再敖述。

  (二)确定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输入输出指标

  如前所述,DEA将建筑企业看作一个能够实现输入输出转换的DMU。一个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投入方面主要体现在安全措施经费(包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辅助设施+宣传教育)、劳保用品投入和职业病费用等方面[4]。这些项目构成了建筑企业安全总投入,同时也是企业总收入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安全总投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作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输入指标。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对安全绩效的诠释,表征安全绩效的`指标可以分为事故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工时损失)和工伤事故率(如轻伤事故率、重伤事故率、万人死亡率等)。据此一个建筑企业发生不同类型安全事故的数量可以作为评价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标准。再者,根据有关专家学者对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别、原因和发生部位等,按照发生事故所占比例的多少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显示,高处坠落(Ⅰ)、施工坍塌(Ⅱ)、物体打击(Ⅲ)、触电(Ⅳ)和机具伤害(Ⅴ)等五大类安全事故是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因此,本研究将这五类安全事故作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输出。由于建筑事故发生数等属于悲观性指标,所以利用乘法反转法将数据转换成相关数据的倒数作为本项研究的安全管理输出指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输入输出指标如图1所示。

  (三)收集数据

  本文以一个完整的财政年度为研究周期,选取我国沿海地区的150多个建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