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高血压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一)诊断

  主要根据测量安静休息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值,是否血压升高,不

  能仅凭1次或2次血压值来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血压变化和总体水平。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须鉴别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下表为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

  类 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级(轻度) 140-159 90-99

  2级(中级) 160-179 100-109

  3级(重级)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表中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临床表现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进展情况,临床上分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恶性

  高血压两种。缓进型高血压比较多见,约占95%,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数年以上,约1∕5患者无症状,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偶尔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个别患者可突然发生脑出血,此时才被发现高血压。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等,呈轻度持续性,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这些靶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如高血压引起脑损害后,可引起短暂性脑血管痉挛,使头痛头晕加重,一过性失明,半侧肢体活动失灵等,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以恢复,也可发生脑出血。对心脏的损害先是心脏扩大,后发生左心衰竭,可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

  症状。当肾脏受损害后,可见夜间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数增加,严重时发生肾功能衰竭,可有尿少、无尿、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三.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

  当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后,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并结合自身病情和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或稍低点,正确合理选择服用降压药,同时应配合饮食治疗,合理营养膳食。从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可知,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多不良饮食都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合理的营养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简单、经济、易推广的好方法。下文谈谈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建议:

  (一)限制钠盐

  中国人群每天摄入的盐普遍偏高,这对降低血压非常不利。实际每天在食物的基础上,摄入3g食盐就基本上达到人体钠的需要,由于人们的膳食习惯和口味的喜爱,盐的摄入量都远远超过3g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3~6g,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人一天食盐的摄入量是6g。膳食要清淡饮食,注意减少酱油、腌熏食品(如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味精含钠高的食物用量,烹制菜肴时可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的食物[2]。

  (二)控制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高能量、高糖的食物,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引起血脂升高及肥胖,因此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达到理想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因肥胖引起的危险因素,且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等均有益。可适当多摄入高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小米、芹菜、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带、洋葱等。少吃葡萄糖、果糖及含糖饮料[3]。

 (三)补充足够的钙钾镁盐

  钙、钾、镁对血管收缩和舒张有关。钙、钾有利于血压降低,镁能使外周血管扩张,都具有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虾、鱼类。含钾高的食物有麸皮、赤豆、黄豆、冬菇等。含镁高的食物有绿色蔬菜、豆制品、香菇、桂圆等

  (四)选择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之一,它的缺乏可以致命。鱼类蛋白质中

  含丰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响血压的调节作用,使尿内钠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大豆含有极丰富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主张高血压患者选择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植物性优质蛋白选用大豆类,动物性优质蛋白选用鱼、鸡、牛肉、牛奶,建议植物蛋白最好是占一半。

(五)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也容易导致肥胖,所以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以下。烹煮食物时应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最好以1:0.5的比例混合,因为植物油含多不包含脂肪酸多、维生素E和较多的亚油酸,亚油酸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加速胆固醇的分解、排泄,可防治心血管疾病;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多, 饱和脂肪酸中富含胆固醇,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高血压患者要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多选用植物油,如玉米油、大豆油、菜油、花生油、橄榄油、茶油等。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鱿鱼,牛油,奶油、蛋黄等。烹调方法采用蒸、煮、炖为宜。

 (六)选择纤维膳食和复合糖类

  膳食中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有降低血清胆固醇

  浓度的作用。纤维素含量较多的食物有玉米、小米、麦粉等杂粮,根菜类、海藻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应该选择食用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小米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应该少吃[4]。

 (七)戒烟限制饮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

  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酒是把双刃剑,少量的饮酒可以利于健康,但长期过量的饮酒则会危害健康,使血压升高。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适量饮酒的限量值是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饮酒时明智选择,自觉地限制饮酒。(八)适量的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运动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运动能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培养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左右,或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不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进行运动应注意: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循序渐进,切勿空腹、不舒服时运动,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立即停止。

(九)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规律口服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5]。

 四.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生活

  合理的营养膳食,正确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对慢性病患者,对亚健康的及健康的人们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健康是人人可求的,那么高血压患者饮食将如何科学搭配,促进健康呢?以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每天250~400克;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制品分别300克和30~50克;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搜肉;减少烹调油,每天25~30克,吃清淡少量食盐,每天6克;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合理,零食要适当,早中晚以30%、40%、30%分配;每天饮水1200ml,合理选择饮料,咖啡、碳酸饮料、含糖量高的不宜选;要限制饮酒量;每天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6]。

  高血压的控制和防止是一个长期,不断坚持的过程,需按时服药,合理

  的营养膳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保持乐观的心情。合理的、科学的营养膳食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每个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营养健康素质来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第7版 ,37~40.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9.12,48~55.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2.

  [4]吴嘉《营养师培训教程(上)》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

  [5]吴嘉《营养师培训教程(下)》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

  [6]中国高血压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67~78.

【公共营养师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营养师二级论文

2.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

3.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4.国际营养师论文

5.公共营养师三级理论试题

6.公共营养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7.公共组织理论论文

8.公共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