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路径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本文基于公共管理视域的角度,通过在大量分析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并通过大学生的自我的心理管理,最终战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域;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然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相关的研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心理健康管理实践缺乏预期的成果。本文试从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家庭关怀等方面入手,对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管理教育引导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心理健康管理的内涵界定不统一;心理健康管理缺乏系统化的体系;理论层面研究相对薄弱;实践应用层面缺乏实效性等。从公共管理视域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现状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内容、措施、机制、人员、理论、目标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对于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及监督管理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大多是微观的,仅仅是对浅层次的分析,缺少宏观性、前瞻性和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化和系统性。从管理学角度来讲,要全面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有效管理,发挥其预防、矫正和发展的功能,就要整理、合并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合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管理机制,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仅能彼此分工,且能密切关联,协调合作。从社会管理和监督的角度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定期检查和科学的督导模式,更缺乏实质性的评估,使得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收效较小。而且,很多社会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由于其功能设施简单,加之缺乏专业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其功能也不被社会的认可。由此可见,如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并且逐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督导制度,进行校级之间的交流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级心理健康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对其相关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以此达成心理健康管理的内外和谐一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管理体系。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流于形式。我国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质管理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其自身发展也不平衡,大学生初入校园,对于大学生活并不能完全适应,另外,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将与高中阶段不一样,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焦躁、压抑和郁闷等症状。基于这种状况,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基本上采取“就症状解决问题”的方式,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主要以柔性管理为主,管理松散,工作时被动且缺乏严谨性,管理机构很难达成其功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高校心理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处于形式化状态,只是象征性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非正式的调查,汇总出一份学校心理评估报告给上级主管部分,事实上却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引导措施;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这些现象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成效的羁绊。

  第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队伍中人数较少,且年龄趋于年轻化、不稳定,心理健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强。具体而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构的成员设置数量较少,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校外心理顾问、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心理关爱站、心理辅导机构等,这些心理职能部门的队伍规模却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在美国大学校园,心理咨询师与大学生的.比例为1:476,我国指导性的建议比例是1:4000,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此外,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年龄偏于年轻化,其经验比较欠缺,专业素养也相对较低,而且,从业人员对于职业的认同感不强,缺乏荣誉感和成就感,导致稳定性较低,离职率较高。

  第三,学校管理与社会工作环境衔接不足。人们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社会属于一个系统,具备宏观环境和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状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新生入学后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移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毕业生又将从这个熟悉的环境转入另一个陌生的职场环境中。这种环境的变迁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化,大学生要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心态,并达到社会化的标准要求。同时,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并存加快了社会化的进程。基于这种背景,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就需要立即去适应社会,这个时候,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最多的时候,所以,该阶段,大学生需要将心理状态调整至最佳状态,从而避免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而现阶段,我国高校与社会环境缺乏良好的过渡和衔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对策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的结果既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将成为相关心理健康管理机构的重点,只有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对策途径,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