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社会学的视角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人类文明的第二次转型与信息化的社会学界定

  20 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一次大的转型,这就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推广使用的影响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纵观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存在着两次重大的`历史转型:第一次是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第二次则是从工业社会转型到信息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应着三种不同的文明:农业社会与农业文明;工业社会与工业文明;信息社会与信息文明。所以人类历史上两次社会形态转型也就是两次文明的转型。

  在上面所展现的社会转型的社会学视野里,再来讨论信息化的概念,我们认为,信息化指的是人类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信息文化的衍生、发展,并最终形成信息文明、实现成熟信息社会的过程。

  对于以上这个界定,需要有进一步的阐释。首先,所谓信息文化,指的是“人们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从事信息活动(广义) 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它是信息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5 ] 。其次,文化与文明是有着一定区分的两个概念:文明是一个正向的概念,而文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它有两种可能;文化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于文明的,文明一定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则不一定会成为文明。第三,再来看看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的关系: (1) 信息化是实现信息社会的手段,只有通过不断地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才能加深,也就是信息社会的实现程度才能提高。(2)实现(成熟的) 信息社会是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这一过程的指向是(成熟的) 信息社会。正如上文所述,在20 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就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个信息社会还不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和成熟的信息社会,它是一个初级的信息社会,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社会将拥有的整个信息文明而言,这才是一个开端,信息文化的衍生和发展才刚刚开始,信息文明也还处于发展起步中。第四,为什么要站在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高度来界定信息化这一概念? 因为信息化本来就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从这一视角的界定会给我们一个更加清晰和更加完整的信息化分析框架。

四、从社会学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

  有了以上研究分析的铺垫,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育系统内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引起的信息文化衍生、发展,并培育信息文明的过程。

  其实关于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的省思,国内学者已有一定的进展。这里我们仍要追问的是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信息化的终极关怀是什么? 我们认为,教育系统信息技术的利用只是手段,它并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的。我们一些研究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这是把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作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这种界定及其理念对现实的不良影响在上文已有叙述。还有,提高教育效率又是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呢? 当然教育信息化必然会提高教育效率,但是提高教育效率不是教育信息化目的的全部,或者说不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关于教育系统的效率问题,一方面是“公立学校对效率的不敏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所曾晓东博士在授课与讲座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效率问题并不是教育系统所面临问题的全部。与后一方面相关的论述请参阅:李猛. 大学改革与学术传统:现代中国大学的学术自主问题. 甘阳等编. 中国大学改革之道. 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第1213 页) 。)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带动教育系统内的各个方面的变动;借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信息文化的衍生和发展,来培育信息文明。所以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本身,信息技术的使用本身只是手段,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培育高度的信息文明。那么培育信息文明又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人类福祉的最终实现,这也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关怀。

  我们再以发生学的方法来剖析教育信息化实现其终极目标的过程。其中存在着三个阶段:首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使用,其次是信息文化的衍生与发展,最后是培育出高度的信息文明和实现人类福祉。

  根据上面的“教育信息化的社会学发生图”,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分析。在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教育系统的外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源头。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到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这是一个技术社会化的过程。所谓技术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的整合与调适下,使技术成为社会相容技术的过程”[6 ] 。我们所追求的是对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内的合理使用,也就是信息技术的良性社会化。另外一个方面,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渗透过程。谈到“渗透”,我们自然会提及“信息渗透理论”。加拿大GAMMA 小组和基蒙·瓦拉卡基斯把“信息渗透”定义为:“所有领域内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通信业,越来越被高技术信息机器所渗透或取代的过程。”接着,他们对这个定义还有三点阐释:第一,是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信息渗透过程不只是局限于通信活动;第二, “渗透”意味着信息技术以某种方式介入人类活动,其介入程度甚至可以达到完全取代人类;第三,渗透活动须由信息技术或机器完成[7 ] 。对以上的界定和解释,我们认为有一点必须在我们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正,那就是所谓的高技术信息机器,无论它多么尖端,它只是对已有的人类活动有程度不同的渗透,而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作用。虽然在某些领域某些活动已经高度智能化了,甚至完全取代了人类,但从总体上看,人类完全被信息技术取代是不可能的。还有,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之间,不只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渗透和影响,在另外一个方面,教育系统会反作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系统本来就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研发基地,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会对信息技术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教育系统的文化与文明也会反作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发生的第二阶段,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广泛使用,逐渐衍生了信息文化。但是信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遇到其他文化范式主要是工业文化的阻力。这种文化上的阻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愈在开始阶段,文化冲突愈是严重。这些文化冲突表现为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过程中的许多不作为,甚至是更为直接的对教育信息化的反对。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使用日益广泛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泛滥”,信息文化也一定会在衍生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教育系统是一个社会子系统。

  在信息文化的衍生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系统这个社会子系统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生变迁。一般地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的,包括思想、理念等因素;二是制度层面的,包括组织规范等因素;三是行为层面的,包括与人类行为相关的一些因素;四是物质层面的,包括手段、技术和工具等因素。信息文化的衍生和发展也是在这四个层面发生的,这就对教育系统在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发生了改变。教育系统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1 2?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化,这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教育系统在这四个层次怎样能够做到主动改变,去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十分重要。这些研究目前都有待深入。在第三阶段,是要在信息文化的衍生发展以及教育系统的变迁过程中培育信息文明进而实现人类的福祉。不是所有的信息文化都是信息文明,也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系统社会变迁都是指向信息文明,这其中就有制定规范去制约、通过教育去宣传等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有而且也必须有许多作为,例如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去制止网络犯罪和不文明行为;我们需要进行网络道德宣传,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培育信息文明。

  通过以上详细的阐释,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有了一个较为透彻的理解,而且上面的阐释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不外乎从以上三个层面进行。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社会学的视角论文】相关文章:

1.社会学的论文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

3.关于学术论文的概念

4.研究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发展论文

5.社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探析论文

6.社会学的宏观思索论文

7.美国影片的主题与内涵论文

8.行政行为的概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