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论文(2)

时间:2021-08-31

4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胜任力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有关专家探讨,将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凝练成3个一级指标(通用胜任力、精英人才胜任力、专业成就胜任力)和15个二级指标,其中通用胜任力是成为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的基础,是环境科学中治理污染的入门知识,而精英人才胜任力则是拥有通用胜任力的前提下获得更强大的环境科学科研研究能力,与其他的一般学习环境科学的同学的专业知识来讲,专业成就胜任力是指在各种相关研究领域使用专业环境科学胜任力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特点,如此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则会体现更多的方面,体现出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特点与优势,使得环境科学专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一样的阶段目标[6]。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4.1重视通识教育能力

  从现代社会需要水平的角度来看,社会需要污染物处理和环境科学的高素质人才专业精英人才;但从纵向来看,它应该重视国家的环境基础政策,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从而把握整体人才素质的广阔视野和思维创新献策的关键时期。推进这些先进的培养方案需要知识的坚实基础、人际沟通和写作实现的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意味着,精英人才应该具备运用各种人文普通教育资源,并拥有专业的知识,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学习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基础能力的坚实的研究知识。通过基本的沟通交往能力,人才培养可集中于社会能力、沟通技巧和研究思路等方面。环境科学精英人们应该能够有效地开展学术科研知识、沟通和信息流合作。通过课堂学习学术写作、导师辅导,从而让精英人才在文献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牢记用来支持细节和关键信息的方式方法,再结合现有的专业框架和个人知识的信息。基于学术规范,论文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的正确表达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论点依据。

  4.2中间层胜任力在重要人才中地发掘

  中间层胜任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格特质、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思维能力等等隐性性状的发展。围绕知识和技能的特定领域来对人才开展培训的传统核心,旨在让学生拥有丰富而又逻辑的某些方面的知识或增强某种指定的能力,但相对忽视的状态、承受能力、思维能力等隐性性状的发展。在自我管理,持之以恒的工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科研工作或生活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优秀人才,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信心、承受运动带来的压力和面对自我控制时的艰难考验是实现学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同时,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应不断自我测试,工作上可以对同学、同事甚至是学术意见的反对者保持一丝不苟的平等工作、合作的态度。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导致的人才培养方式注重随机应变能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突发状况外,社会环境的改变或对胜任力培养液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并赋予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更加重视社会环境的新态势,紧紧围绕科学前沿,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究,不将把培养人才方式拘泥于当下,对面向将来的人才胜任力的探究和发展以及培养适合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的好处。满足高校层面甚至国家层面对长期需要的人才培养。

  4.3专业胜任力中学术与管理共同发展

  在学术研究培训中,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为了解决研究问题、克服科研中的重重困难,必须经过努力学习、仔细思考和长时间的实践,即使有些问题可能没有最终解决。这就需要学术研究的人才具有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好奇心驱动的探索学术精神。精英人才在学术机构组织和协调的能力,体现在为加强团队整体成绩提升时表现来的个人影响力。在组织合作和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探索科学研究前沿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精英人才在团体内展示出的实现强大的团结力和识别成员潜在特性的能力。

5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应用

  胜任力模型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研究成果的应用,即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和环境科学精英人才的组合[7]。基于这个出发点,胜任力模型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应用。

  5.1在人才选拔中体现胜任力模型,系统地选拔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

  为了确保参与有关决策的每个人都基于共同的标准,而且标准应该是同一优秀研究成果所关注的胜任力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科学精英人才选拔地公平与高效率,将一些真正的精英人才选拔出来。

  5.2在人才培育体系中融入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地培养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

  以培养精英人才为中心,建立有利于多方面多角度的全面素养培养机制。在精英人才成长的各个时期,分不同时间段来强调巩固坚实的基础,加强能力建设和创新实践,为保证人才质量、完善制度、个性发展方面提供个性化教育。

  5.3在学术绩效管理体系中融入胜任力模型,客观评价环境科学精英人才

  为了保证人才能够胜任相关学习、研究、工作等等相关的行为和获得技巧的指导和反馈。可以选择更快、更好地培养新的人才来实现最大的生产力,保证学习、研究、工作三个方面相结合,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培养机制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俞.城镇化准确内涵是什么[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

  [2]胡婷.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的企业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开发[J].商场现代化,2014.

  [3]代郑重.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软科学,2013.

  [4]郭京生.胜任力模型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4.

  [5]徐微.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

  [6]刘福成.黄志明.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10).

  [7]王子波,王志刚,许健,等.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探讨[J].文教资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