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基于教育制度改革和教育方式创新并争取通过培养核心精英人才来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从建立人才胜任力模型的角度出发,基于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的培养,联合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特点,在总结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状况上,按照精英人才培养规律,构建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对于增强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面临着重重困难。高校探索精英人才的培养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国家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的精英和代表之间的竞争。精英人才在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一种重要资源,高等院校必须确定好自身角色定位,加强培养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精英人才。当前,我国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刻,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人才市场更加需求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需求的精英人才[1]。培养精英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阶段时代赋予我国各高校的使命与重任。

1胜任力模型概述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2]。胜任力模型是指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也即冰山模型。其中,在“冰山以上部分”的表象胜任力特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潜在的胜任力特征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3]。这些特制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而受到改变,但是对人的决策与行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准确指明任职该职位的人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该职位需要的能力,同样也是人才自我能力挖掘和提升的信息源。与此同时,管理人力资源人员或职业经理人可根据此模型对人才进行有目的性的职业辅导,让工作者或该职位的任职人员具备其需要的某种能力,此模型还能够作为管理人力资源工作者对工作者或该职位的任职人员进行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当做制作发展规划的根据和数据源[4]。

2环境科专业精英人才的内涵

  2.1环境科学学科的特色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是一个新的学科,近年来专业发展速度很快,学科与自然、社会等等学科都有一定联系,和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有更密切的联系,所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就业领域非常广泛。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污染的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的问题。环境科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的专业覆盖面,研究方向繁杂,导致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发展速度减慢。课程体系除包含自然环境的环境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等外,近来也比较注意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技术上,强调数学、系统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分支学科[5]。随着全球环境变迁、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环境科学已从传统的,相对成熟的水、气、固体废弃物治理等方面向碳循环、水循环、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恢复与重建、土地整理、城市化的生态问题等方面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管理等人文科学,在环境经济与政策方面影响决策;运用计算机技术等解决宏观监测、规划;用生物技术方法治理环境污染。依据环境科学的特色,环境科学学科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环境科学专业目标培养人才应该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自然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环境监测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跨专业方向与结合多领域研究成果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的解决治理环境污染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的人才。

  2.2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内涵

  “精英”一词在语义上与“民众”相对应,指的是在社会中被认为是精品的最佳部分。一般人才的要素包括智力要素、能力要素、专业知识水平等。精英人才要素则指需要较高水平且难以获得的要素,如组织要素、人品要素等。而现代的精英人才更应具有优秀的才能、品德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能被社会所认可,在不同的建设领域发挥优势,能够引领或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精英人才具体到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就是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精英人才的概念,认为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应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富有心怀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创造力;学会利用已由的资源进行整合来解决实际污染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3构建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意义

  通过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可以将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所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俯视教学管理。它能使如今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效率有所提高,使过去的从主观意识来挖掘人才、培养人才,逐渐转移到人才的内在能力开发。通过量化标准的手段,让人才的培养全过程都受到文化与观念的渗透。具体意义如下:

  3.1有针对性地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基础素养,注重创新能力

  在胜任力的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培养过程中把胜任力精英人才定位在模型中,进而把较高的能力素质的胜任特点当成重要部门来学习建设,可依据其胜任力实际状况与胜任力模型的差别来进一步设计其培养大纲,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未来工作必要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3.2强化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主动学习

  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型可谓人才的个性发展提供依据,在确保基础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学习的同时,要结合人才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而极大地提高人才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人才的隐藏潜力,基于环境科学专业精英人才胜任力模型能将人才的能力挖掘的更加全面,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获得比其他人更有价值的才能从而更有竞争力。

  3.3大力加强环境科学人才培养,努力推进教育政策进步

  根据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胜任力培养过程的打造,使得人才培养的方式不必拘泥于当下,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人才胜任力培养的结果,对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胜任力的发展和按照胜任力要求选拔人才进行政策上的部署,培养能够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较大地改善环境科学学科的发展环境,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