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2)

时间:2021-08-31

4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AECT教育技术O5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该定义在新的环境下指出教育技术还要与态度、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这与2004年12月1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4个层次的划分: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相一致。

  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意识与态度。即能从教学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一方面需要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结合的意识与态度,另外一方面要能够形成一种不断学习技术与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即理解掌握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须的教育理论与观念、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应用与创新。即能够开展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等,以及能应用技术与同事、家长、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④社会责任。即能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虽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从众多研究文献中,仍能看到理解上的共同点: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是以各种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培养的是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人才,宗旨是实现教学最优化。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是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地规划;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因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尤其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要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为框架,发挥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优势,从学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范生的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促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使职前教师在毕业后迅速地适应到信息化的教学中来。总之,进一步正确理解“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一方面能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相关文章:

1.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

2.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论文

3.教育变革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及改善途径论文

4.浅谈教师教学能力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5.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论文

6.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教育论文

7.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论文

8.有关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