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生择业观与就业市场拓展的分析论文(2)

时间:2021-08-31

  从整体分析,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实行混合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通常由就业工作部门来实施,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则是由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协调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因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故在方案中无法反映社会需求信息,更无从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部门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也未能深人研究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培养目标指向单一。

  “我国原来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使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初等教育发展不足,从而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跟不上。”实际上,也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人力资源开发严重不足。为此,“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学生要真正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人才质量,打造自身的人才“品牌”。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就业指导应该“前移”,从大一就开始,贯穿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高职院校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及各种技能的实习、实训,再辅之以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定位,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和能力横向拓宽、专业能力纵向深化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三)狠抓“产品”生产策略——培养与市场接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改变过去封闭的人才培养方式,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提高社会需求反应的灵敏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的毕业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加强教学建设,深化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出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训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习及就业实习提供有力保障。

  (四)指导毕业生对自己有合理的估价和定位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知社会,根据实际的市场环境,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估价和定位,从而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掌握择业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重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其列人教学计划,组织和培训学生工作干部作为就业指导课教师,统筹安排授课。要结合每年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在就业方面反映的思想认识问题和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辅导。通过就业指导课及讲座等形式,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掌握一些基本的择业方法和技巧。

  (五)拓展毕业生就业的各类渠道

  渠道策略是指拓展毕业生就业的各类渠道,建立稳定、便捷、高效的毕业生营销网络系统,积极培育毕业生推荐的网络市场,对毕业生推荐去向,按照行业需求及专业进行市场细分,按照不同区域人才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在毕业生推荐阶段,根据不同类别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就业能力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推荐。

  1.积极组织校内各类招聘会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以学校为主导的就业市场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通过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校内大型招聘会、各学院举办的专业型招聘会以及用人单位的专场招聘会等,可以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直接交流的平台,更好地相互了解进一步加深用人单位和学校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通过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就业市场,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造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多渠道创造就业条件,积极协助毕业生就业,使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2.努力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就业信息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业指导部门要多方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收集各类需求信息,努力夯实就业工作基础,促进就业工作的长足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都有了自己的就业指导网站,加强学校就业网站建设,同时积极与各网站合作,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毕业生通过网站能及时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了解最新的需求信息。积极与各级人才市场合作。注重与各省市、各类人才交流机构的合作,与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到校为毕业生举办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并将所有毕业生信息纳入毕业生人才库,利于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学生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启动“用人单位回访计划”。对与学校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进行回访。通过回访,增进用人单位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增进了解,在今后接收毕业生和为用人单位提供智力支持方面达到双赢。

  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走访用人单位、校友聚会、就业市场等机会,积极与用人单位洽谈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事宜。就业基地为开拓一个稳定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证。

【对高职学生择业观与就业市场拓展的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与就业优势分析论文

2.高职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3.大学生就业分析论文

4.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

5.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6.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论文

7.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8.我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