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生实施差异化教育教学的模式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和考生人数的下降,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更加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依据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因才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市场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差异化教育教学模式;因才施教;适用性

一、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构成的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而且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入学成绩彼此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拉大(高的500分左右,低的200分左右),不同层面的学生同在一个专业班级学习,致使学生构成日趋复杂。另外,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来看,既有从普通高中考取的普通高职生,他们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没有一点专业基础,也有从中专、技工学校或职业高中考取的对口高职生(即所谓的“三校生”),还有从职业中专转来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后两类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并且都有较长一段时间的非应试教育经历,思想等方面变得特别活跃。这种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是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具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

  (二)高职院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学习的目标更是千差万别,学生之间不仅有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学习障碍。如果忽视学生之间差异存在的必然性,而采用相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就如同让所有的学生穿相同尺码的鞋子,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鞋子不合脚而落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不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新的发展目标”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学生身处的环境更是日新月异,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就会有更新的认识。因此,教师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适时地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不能让学生一味地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固定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

  (四)高职院校师资配备不够,师生比过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数额不断增加,目前师生比变得越来越小,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相比而言教师人数就比较少,使得课堂教学大多都是合堂课,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目标单一、标准唯一、要求统一,针对性不强,难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个性化发展,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二、高职院校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很多弊端,突出表现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忽视了被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整个教育教学实施统一的模式化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他们创新意识及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实践与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不强,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这样就会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能力与素质提升较慢;基础与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则是“消化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因为不能跟上学习节奏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选择自暴自弃,影响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差异化教学,既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能做到分类指导、因才施教,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差异化教育教学,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提出有差异化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与开发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身心和较强的协作精神,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实现自己“最新的发展目标”。因此,尽快在高职院校中开发并构建功能齐全、科学适用的差异化教育教学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符合“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同,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亦不尽相同。只有实施有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需求。以“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院校教学要求,决定了差异化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教学计划、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四)差异化教学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才施教的教学原则。“差异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有效地缩小个体间的差异。它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大胆的改革与尝试,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个别化”。该模式的尝试,遵循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发展要求,这也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五)防止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互干扰与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尽管是经验之谈,但其中亦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就像鱼儿都要生活在水中,而鸟儿则喜欢在天空中飞翔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志同道合,志趣相投,都是指同一类型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所以,凡是能长期在一起并且又能友好相处的人,大都是在人品、爱好、习惯及志向等方面基本都比较接近的。当然,由于不同层面学生行事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在相处中肯定就会出现很多分歧与意见,时间长了必然会引发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互干扰与影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