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2)

时间:2021-08-31

3改革成效

  3.1师资力量发展壮大

  我院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跨文化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我院的青年教师100%获硕士学位,2人获得省级教学能手、3人获得校级教学能手、2人获得多媒体十佳教师,获奖人数达50%以上。

  3.2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质量提高

  护理学专业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业率高达90%以上,其中在三甲等医院就业率在85%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和档次分布呈现发达地区迅速增多、省城三甲医院剧增的趋势。

  3.3学生客观评价高

  调查结果显示:87.1%学生对我院教师的多元文化与护理的知识面感到满意,94.3%学生对建设的“3+3”新增课程感到满意,90.2%学生对双语教学课本内容形式满意,77.9%学生认为认可新的教学方法,98.8%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高。

  3.4用人单位评价高

  毕业生中,50%以上已成为医院和教学单位的技术骨干,5%以上成为单位的管理者,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李昕、宋雅静等10余名学生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出国工作或深造。

4小结

  本研究在现阶段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拓展教师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去定点社区或附属医院进行跨文化护理实践,帮助专业教师树立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具备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模块,改革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以及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编写具有跨文化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材等措施,解决了以往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偏重基础医学,对人文素养关注不够,缺乏规划化的理论和实践教材,跨文化护理教育多以英语教学为主,未将本土化的跨文化护理理念融入教育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开通在线测评,增加多元文化护理实践技能的考核,建立了连续性的跨文化护理教学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跨文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取得了学生对改革模式的满意度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质量提高,用人单位评价高且有学生出国工作和深造等成效。由此可见,此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同时也可为其他领域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8.

  [2]WillsWO.CulturalCompetentNursingCareduringthePeri-natalPeriod[J].PerNeoNurs,1999,13(3):45-58.

  [3]徐宝珍,林成凤.跨文化护理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4:17-19.

  [4]陈英,苏丽西,欧阳明月,等.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国内外研究进展[J].内科,2014,9(1):76-78.

  [5]王莉萍.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9-220.

  [6]李娜,杨淑芳.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444-446.

  [7]崔金波,蒋晓莲.国内跨文化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2):366-368.

  [8]张晓莉,彭幼清,俞海平,等.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33-135.

  [9]陈凤凤.护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5):154-155.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2.水利高职院校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3.浅析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论文

4.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文

5.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6.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7.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8.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