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2)

时间:2021-08-31

(二)教学要求与实现路径

  要真正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的协同。

  教师应能够对知识产权跨学科的特性和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单一的法学或管理学背景的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整。而教师的知识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讲授的方法和内容,也决定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因此,作为“知识产权管理”这一跨学科门类的课程的任课教师,最适合的是兼具法学和管理的综合知识结构和背景。事实上,这正是我国大学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软肋。

  教材应真正从管理学角度阐述知识产权问题。最近几年,“知识产权管理”的教材的数量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这些教材的内容编排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第一,分别从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标秘密等角度分析知识产权管理问题[3];第二,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所提出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能力的角度去阐述知识产权管理[4];第三,以知识产权法基本内容为体系阐述知识产权管理[5-6];第四,从公司角度,探讨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着重于执行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程序,如:软件登记程序、专利申请程序、商标取名与商标注册程序等[7];第五,就某特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8-9]。

  应当肯定的是,这些教材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丰富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体系化研究文献,奠定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基础。但也应当指出,能够充分反映管理学原理,或者说真正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系统研究和分析知识产权问题的著作,在我国学术理论界还较为缺乏。

  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教和学是一体的。知识产权专业的跨学科性,使得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呈现明显学科多元化特征,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性学习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对于法律背景的学生,需要先行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非法学背景的学生而言,则需要先行对法理、民法等基本法律有个初步的理解。此外,无论法学还是非法学背景的学生,都应当对国家的创新政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积极融入到课堂组织当中。

(三)教学模块与内容

  结合作者三年来的课程讲授经验和体会,围绕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展开,本文提出了关于“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块与内容的设计,共分为三个内容模块,具体可简述如下:

  第一个模块,课程概述。该部分在理论层面上,主要结合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阐述“企业创新发展为什么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并通过分析管理行的基本特征,讲授“知识产权为什么是个管理问题”。

  第二个模块,围绕计划、组织、领域和控制等四个管理学基本原理,讲授知识产权管理。该部分具体包括: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制订、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知识产权奖励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绩效评价等内容。

  第三个模块,知识产权管理之创新。该部分在理论层面上,将讲授创新的来源、种类和路径等基本原理,并进而探讨创新成果的保护途径;在实践上,讨论中国企业的创新政策和所适用的创新路径与实现。

四研究结论:思考与讨论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典型的跨学科的课程,因此,要实现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模式,至少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的注意:

  第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虽然是一具有概括性的“万金油”式的原则,但因为“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归根结底是一管理课程,而管理本身即是围绕着实践而开展的活动,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够避免课堂落入俗套,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第二,着重培养综合学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管理师资人才的。因为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性,从而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不可避免地在内容或方法上无法对课程有全面的把控,所以要通过“跨院系、跨院校”交流等多途径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任课教师;

  第三,提高学生创新性学习的主观能力性。跨学科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拉近学生心里的课程距离感,消除因为不熟悉而先入为主的“畏惧或厌烦”学习情绪。为此,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更加多样灵活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角。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对复合应用型的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结合作者几年以来的授课经验及亲身感受,本文探讨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实现,与同行进行交流,对文中所提观点或许幼稚甚至错误,还请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2] 詹映。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教学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5):240-242.

  [3] 朱雪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朱显国,杨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 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 柯涛,林葵。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王瑜,王晓丰。公司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8] 朱三元,寿步,周庆隆。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9] 徐康平。现代物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09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1.知识产权论文参考

2.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论文

3.课程故事论文参考

4.网络课程资源库构建的探索论文参考

5.环境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

6.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论文

7.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8.成人教育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