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特别是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需求的视角对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层面的职责进行了界定,首次提出了“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的目标要求。这一目标强调合作育人与共同研发并举,拓展了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内容,突出了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功能,也着重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促进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生产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布局。适应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升级的必然趋势。实现这一目标将使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由“单方依赖”转凌为“双方互赖”。这种平等对称的合作关系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前提基础,也是激发企业积极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的核心要素。因此,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模式和机制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关注的重点问题。

  英国学者哈默和美国学者哈拉德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企业技术积累的支撑,技术技能积累的终极目标是核心能力的获得,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因而,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性的内在要素。技术积累(Technologicalaccumulation)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寓于企业组织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递进。Ml企业通过技术积累获得构成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在拥有关键技术之后,对整个技术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企业通过注人式技术积累、内生式技术积累和共生式技术积累三种方式积累知识和技术能力,形成维持自身运行的组织流程、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

  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是形成创新集群的原W这件集群包括: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型创新集群,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型创新集群以及向某技术关联域扩散的渗透塑创新集群技术轨道、技术平台、技术关联域在运行中相互支撑,构成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系统,也是企业技木水平和能力递进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发展中耑要不断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才能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途径和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与行业企业共创国家技术技能枳累的平台”,这表明在闰家的顶层设计Q经将职业院校为企业服务的层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要?素。职业院校要在国家的技术技能升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应荇力培养高层次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供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这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核心和前提,同时也是激发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川的关键要素。只有参与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创造中,院校才能增强n身的吸引力,实现与企业平等共贏的合作。

  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乃递进谣求,并将作用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循环m路中在不断的循环上升发展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

1。参与途径

  第一,对接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需求企业的共生式技术技能积累是企业获得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技术研发、创新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直接为其升级发展服务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双方在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在知识、资源、技术上形成优势互补,搭建共生式技术技能积累的平台。

  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应着眼于行业、企业核心技术系统中的.技术轨道、技术平台和技术关联域方向。通过建立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研发团队等合作形式,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者是某种环节。合作平台上不仅限于双方,川■以是同行业领域或者职教集团的平台上形成的多方合作。合作各方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共同投人、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这种对接的实质是一种动态的耦合,其合作的深度由参与各方对各自提供的资源和对新技术的贡献程度决定。合作平台上产生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直接进人企业核心技术系统,进人企业的技术递进和积累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与合作平台对接的创新设备积累过程,实现其整合和传承。为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二,对接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既是技术进步的发动者,又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与传媒,并且是更具能动性的载体。W此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2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载体,也是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企业不论采用何种技术积累和创新模式都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实现完成。

  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本身就是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进行整合,融人实际的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合作中,校企双方选择适合双方发展的合作育人模式,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在育人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对接产业升级调整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育人过程不仅提高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校企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重新梳理,提高企业的知识技能存量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合作模式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生式技术积累模式取决于合作的内容以及对合作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的组织模式反映了组织的内在化程度以及组织间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行为存在着多种类型,根据合作资源配置组合的特征划分,可分为优势资源互补型和核心优势加强型两种。优势资源互补型合作表现为院校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核心优势加强型则表现为院校与拥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大型或新型产业的企业间合作。其中,优势资源互补型合作是目前实践中最常见、最成熟和最有成效的一种合作方式;[31根据合作内容不同,可分为知识传承型合作和技术创新型合作。知识传承型合作以传授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双方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创新型合作以创新技术、研发、服务为主要任务,院校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撑和服务。这两种模式可不同程度地并存于同一合作中,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根据合作是否涉及到产权,企业与院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又可以分为产权合作协议和非产权合作协议。

  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实力,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技术创新的类型、新技术的重要程度,选择适应企业需求的合作模式。

  第一,不同层次院校的参与模式。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参与的模式不同。一般地,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是知识传承型的合作;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实力以及企业的需求进行选择,可选择知识传承型或者知识传承和技术创新并存的合作模式;应用型技术大学在合作中不仅要完成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而且还需要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承方面为企业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课程承担更多的知识整理和引领发展任务。同时应用型大学在技术创新型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师资研发水平、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设施优势都是企业创新积累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用型技术大学是高层次知识传承的主阵地,更是技术创新型合作的主力军。从当前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类型来看,多数院校选择非产权协议的优势互补型合作。

  第二,不同需求企业的选择。企业实现技术技能积累的路径不同,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企业的注人式积累对企业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本和消化吸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企业的内生式积累要求较高的技术积累起点,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到核心技术系统中;共生式积累则使合作双方之间技术知识互相补充、优势共享,从而形成双向整合吸收的知识流,需要产、学、研、用能力俱佳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机构的支撑。

  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对接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结合职业院校提供的资源、教学和科研实力等方面考虑合作内容和模式。一般地,成长中的企业都会选择知识传承型的合作,围绕技术进步进行专有人力资本的培养。大型企业、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会选择根据企业核心技术系统的特点提供的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对接企业技术积累需求的合作是产教融合的“融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