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与立法建议论文(2)

时间:2021-08-31

四、对我国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明确“单纯性事实消息”的概念和外延

  这一点应当向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学习。虽然日本的著作权法也规定不对时事新闻进行保护,但同时特别指出这样的时事新闻仅指传播事实报道;我国台湾地区在著作权法中规定,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道所做成之语言著作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可见,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均对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时事新闻作品作了外延限定。我国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著作权法》修改的征求意见稿中,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报的单纯事实消息”。这确实是一种进步,但不完善——没有明文规定“单纯性事实消息”的概念和外延,在修改稿中应予以完善。

  (二)对时事新闻进行分类保护

  时事新闻作品并非单一类型,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分类保护。第一,时事新闻中,严格依据5W元素机械组成的单纯事实消息应当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而将其置于公共领域中。这主要是从这类新闻的特点和保护公众知情权的需要考虑的。第二,在5W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报道角度和内容,并加入自己的描写和叙述的时事新闻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规定依据合理使用原则,使其在公共领域保持一段时间,使用者在注明原作者和出处的前提下,可以自由使用。当然,使用的目的必须是报道和传播时事新闻。第三,在时事新闻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分析,包含作者的观点和评论性内容的作品,则其观点和评论内容仍依照一般作品的著作权法保护方式进行保护。

  (三)细化时事新闻合理使用的条件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有关新闻作品合理使用的规定仅体现在第二十二条中第四款:“报纸、期刊……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电视台等媒体发表的有关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的除外。”但是并未对时事新闻的合理使用的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基于时事新闻的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应当对符合条件的时事新闻明文规定可以合理使用,并对合理使用的具体条件作出细化:第一,合理使用的目的:时事新闻的报道和转载应当是非营利性的,以保护公共利益和公众知情权为目的。第二,作品的性质:具有著作权的时事新闻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且不会损害作者权益。第三,使用部分占作品的数量和实质性:使用部分不能是实质性、关键性的。需基于引用的新闻内容来综合考量引用的数量和价值,以此来判定其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第四,使用效果:不得影响原时事新闻作品的潜在市场。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著作权法将时事新闻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外也是不合理的,将时事新闻直接解释为“单纯的事实消息”也是不科学的。时事新闻具有独创性,具备著作权法的表达形式,在传播中可以兼顾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利益,应当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只是出于社会效益的考量,对其中的单纯性事实消息不予保护。我国在2014年的《著作权法》修改意见稿中,将原来规定不适用的“时事新闻”修改为“单纯性事实消息”是一大进步。首先将时事新闻纳入著作权保护范围,再次考量了时事新闻的社会效益,但是没有对“单纯性事实消息”的概念和外延作出具体规定,是为不足,应当予以完善。我们应当对时事新闻进行分类保护,并对其合理使用条件作出细化规定。如此,就能够实现对时事新闻作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兼顾社会利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4:34-39,51,113.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9-71.

  [3]陈星谕.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孙金龙.时事新闻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5]漆飞艳.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研究——以今日头条案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5.

  [6]王迁.论《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的含义[J].中国版权,2014(1):18-21.

  [7]卢海君.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32(6):48-58.

  [8]袁博.论《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时事新闻”的新定义[J].中国出版,2015(8):49-52.

【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与立法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1.基于信息化的非法演绎作品著作权保护立法研究论文

2.保护续写作品著作权

3.立法品性论文

4.保护编辑权利的著作权制度研究的论文

5.我国网络游戏直播著作权保护论文

6.著作权保护刑法规制研究分析论文

7.商标争议案件中保护著作权论文

8.错误理论著作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