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论文(2)

时间:2021-08-31

  5.注重人文修养,加强素质拓展

  为了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拓展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对口就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设置了10门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旅游会展服务》、《旅游应用文写作》、《推销与商务谈判》、《旅游美学基础》、《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修7门课程。

  (三)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有赖于教材特别是专业教材改革的进程和质量作保障。近几年来,根据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同时,自编了适应旅游业、饭店、旅行社要求的部分地方性和实践训练教材。

  1.突出应用,整合课程门类

  根据“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界线”的原则对课程门类进行整合重组,减少理论性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如:将“旅游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整合为“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旅游企业会计”与“旅游经济管理”整合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与“重庆旅游资源”整为“重庆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饭店康乐经营与管理”与“饭店酒吧经营与管理”整合为“康乐酒吧经营与管理”。

  2.抓好结合:增强课程功能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应知”内容纳人相关主干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应会”技能纳入相关实作训练课程,增强了课程承载职业考试的功能。如:将导游证书考试涉及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景点导游解说等知识和技能分别纳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与技巧》、《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普通话》、《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中。 3.紧扣需要,实现教材整合

  突出应用、主辅整合、与时俱进,完善教材体系。具体做法是:

  (1)必修课以选用高职类统编教材为主,不断更新,并辅以自编教材。行业基本素质课和职业岗位技能课程使用公开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占总教材的91%,自编教材占9%。

  (2)通过购买,自编拍摄,加强技能培训声像教材的建设。第一,购买旅游声像教材;第二,摄制了重庆部分旅游景点声像资料,如《江津四面山风景区》、《大足石刻》、《三峡黄金旅游风景区》等。第三,自编拍摄了服务技能操作技术声像教学录像片,如《餐饮教学》、《客房教学》、《形体训练》等声像教学片。

  (3)编写地方性教材。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庆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重庆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重庆历史与文化》、《旅游项目策划理论与方法》。

  (四)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

  1.教师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四个转向

  围绕课程整合,引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结合高职特征,教师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四个转向:第一,以教师单纯知识传授转向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第二,以教师单纯口授转向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三,以学生只会操作转向既会操作也懂管理;第四,以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转向教、学、做一体。

  2.努力形成教与学互动的局面

  行业基本素质课教学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大量运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突出动手能力训练,即在训练场所,采用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现场实做—教师剖析纠错—学生强化训练—教师考核验收的教学流程,将教、学、做紧密结合。

  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旅游系实作实训基地”面积逾1000时,能满足导游、中餐、西餐、调酒、客房、前厅、茶道、公关礼仪等职业技能训练,建有多媒体教室8间、英语语音训练室2间、导游技能实训教室2间,专业实作室均配有多媒体设备。院系对专业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开展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课件制作比赛,鼓励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4.鼓励申报学院、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

  院系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保证人、财、物投入。《旅游学概论》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饭店管理概论》被评为2006年院级、市级精品课程,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

  (五)整合课程教学环节—加强实践环节

  以“行业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围绕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建立相对独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校内外紧密结合、具有旅游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做到:

  1.目标清晰,结构合理

  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行业基本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形成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在课程设置上以职业岗位能力课程(限选板块)为实践课程主体,辅之以行业基本素质课程中的实践部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与能力训练。

  2.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形成以行业基本素质为基础,职业岗位技能为重点,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本技能实践包括公共基础实作课,如计算机操作、普通话训练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认知实习与社会调查。职业技能分为饭店职业技能与旅行社职业技能;饭店职业技能包括餐饮、客房、前厅、康乐酒吧等实习实训;旅行社职业技能包括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景点导游等见习与实习。综合能力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3.形式多样,环环紧扣

  采取“三段渐进式”训练形式,即课内基础阶段、课外强化阶段、校外深化阶段。课内基础阶段包括课堂演示、课堂实作,此阶段学生主要在课堂和校内实作基地进行。课外强化阶段包括课余自行练习、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等,此阶段主要在校内实作基地和实习基地进行。校外深化阶段包括日常外派服务、校外技能培训、假期社会实践和综合实习,主要在校企合作基地进行。“三段渐进式”的实践环节紧密,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技能与能力的逐步提高。  4.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将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鉴定考核内容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提高教学实效性。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在教学中,对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公关礼仪、菜点酒水等课程中的实训部分进行整合,制定一套适应教学的行之有效的实践实训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在实践教学中既注重与国家职业技能考核的衔接,又兼顾行业现行操作方法和规范。全体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训练结束后,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经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批准,建立了“重庆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工种包括“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营养配餐员”、“调酒师”、“茶艺师”、“公关员”等。本专业教师已有9人次取得相关工种的“考评员”资格。

  (六)整合课程评价机制—改革考核方法

  1.以能力考核为重点,改革考试方法

  确立以考核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为重点的考试指导思想。明确考核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原则,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三结合”考核形式

  “三结合”考核形式,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

  我们以教改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抓课程建设,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培养了较高质量的学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以就业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1.试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2.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论文

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4.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

5.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6.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论文

7.浅析高职高专网站设计课程体系整合论文

8.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